近日,浙江衢州二中一位美少女周孟佳刷爆网络——凭借健美操,被北大降219分录取。对此,有很多网友表示:凭借一技之长就可以上名校,很轻松;也有人表示支持:大学本就该自主多元的招生,不应该让标准变得越来越僵化。专家称,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看起来门槛不高,事实上这条路是非常难走的,这种选拔也比高考难多了。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周孟佳“被北大降219分录取”是误读,北大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周孟佳是被该校高水平运动队的B类项目录取的,符合该项目的考生,只要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省份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时,就可以予以录取,“不是北大为录取这个学生降低本校分数线,两者概念完全不同,部分相关报道中的标题存在误导嫌疑。”
但我们也应看到,不管是网友还是专家,都把进入北大当作是一种“获得”,有些强调通过一技之长读名校的轻松,另外部分人强调凭借一技之长读名校更艰难。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认为通过付出多寡来收获名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没有人考虑健美操冠军读法学专业是否合适,更没有人提醒北大对该生未来发展进行诊断,为其推荐适合发展的方向。在整个招生的过程中,似乎仅仅因为健美操冠军付出颇多且争得了荣誉,而把北大录取通知书作为一种奖品对冠军进行表彰。
在北大、清华等名校中,我们见惯了其作为“奖品”被馈赠于那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诸如奥运冠军等,但我们很少见到北大、清华等名校能够把这些某方面有天赋的人培养成才。此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大录取衢州二中这名健美操冠军属于慧眼识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北大属于惜才爱才的心理,而非是把北大作为“奖品”馈赠给健美操冠军,但我们却不明白北大在录取一个在健美操方面有天赋的人的时候,却放任其读法学。
当然按照相关政策,B类运动员可以放宽专业选择的范围,“健美操冠军”学习“法学专业”也是合乎政策的。但是“健美操冠军”学习“法学专业”的现象总是让人感觉不甚合理。表面看北大在坚持政策的基础上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但这是否是北大在对学生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潜能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建议之后的结果呢?更让人怀疑的是,北大是否有能力让一个具有“健美操”特长的学生在“法学”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答案还有待考证。
我们相信北大在招生的各个环节都是按照政策公正进行的,但是在选拔特长人才和有潜质的人才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简单而僵化的执行政策还远远不够。在招生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潜质,需要知道高校在培养不同能力结构的学生方面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高校能否把不同能力结构和潜质的学生匹配到合适的专业。如果优秀的人才的能力结构和学校专业、培养方式不匹配的话,自主招生就不再是选拔人才进行培养了,而是选拔人才而毁之了。
所以说,高校在进行招生时,在以符合政策为标准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能力结构和潜能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录取与否要以自己学校专业设置学生的能力和潜能的匹配程度为依据。高校可以因为学校培养方式和学生能力结构不匹配来拒录,但是不能把优秀人才录取进来放任自流。
在招生政策日益宽松之际,高校招生亦需从政策层面向技术层面进一步改进,高校提高招生能力迫在眉睫。但是高校招生部门属于行政部门,习惯于执行既有的招生政策,而没有能力对学生的能力结构和潜质进行评价,甚至对高校内部各个专业的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效果都不甚清晰,这使得高校资源的使用非常低效。这需要高校向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购买服务或者在对学生评价方面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