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以考促运动”,别让结果大于过程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据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7月12日半月谈)

为何学生、家长甚至学校会如此“铤而走险”?自然还是学生的命根——分数使之。当前,分数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未来、家长的面子、校长和老师的奖励与升迁都不无关联。

为了达成目标,有人往往不择手段。而卷面分难以有太多“可变性”,于是,相对宽松的体育考试便成为玩猫腻的场所。为了保障“目标生”不失分,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有甚者,有的还出现买通裁判以请人代考,或通过关系而直接修改成绩的情况。

报道中称,就读于某所中学的小超(化名)在母亲刘女士的安排下服用了一种含兴奋剂药物,最终取得了47分的成绩。尽管如麻黄类刺激剂,有可能导致失眠、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但家长仍然认为“有啥副作用,等上了高中再慢慢往回补。”

其实设计者的初衷是善意的,试想如果没有体育中考,初中生特别是初三的学生,会有多少时间用在操场上?而那些所谓的体育课又有多少是会付诸实践?因此,在没有远离“分数定胜负”的情况下,应该说中考体育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者逼迫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但是“以考促运动”又是治标不治本的。目前,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引导。同时对体育考试进行相应的改革,不再“一考定终生”,而是把考核细化到平时的基础锻炼中,把考核把关的责任与体育老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个人考评”挂钩。

笔者所在地区的体育中考就已经脱离“一锤定音”的状态了。孩子们从初一开始,每学期、每学年的体育成绩在最后的总成绩中都占不小的比重,且每次的成绩都是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公开,有关部门还会按年度计划统一就体育项目进行抽查。这一系列措施避免了集中检测的弊端,既保障了考试公平,也保障了体育锻炼的实效。

虽然学校没有经济能力对每个孩子进行“兴奋剂”检测,但是家长也不该赌上孩子的健康,为了成绩令其服用对身体有害的药物。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下去赢取成绩,岂不更美。

体育中考乱象不可怕,“以考促运动”在现阶段也有存在的必要,但是考查的方式方法却是急需改进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于  大于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  结果  结果词条  运动  运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