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河南小学生被副校长强奸,警察不立案”的新闻备受舆论关注。虽然当地警方“火速辟谣”,但其过于简单的情况通报进一步引发网民质疑。事发后,舆论在相信“女童被强奸”的论调中,逐渐冷却、定型。然而今日,事件又迎来“反转”,涉事女学生姑姑称,孩子的处女膜“未见明显裂伤”。(7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反转!充满被欺骗后的羞愧与愤怒的反转!一起掀翻了整个舆论界的“教师强奸学生”案,竟然最后是那张制造谣言的嘴巴,亲口证实其为谣言。这不是演戏,却极具戏剧性的离奇怪诞。两位被谣言裹挟、压榨的教师,终于可以洗白“衣冠禽兽”的污名,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可是,这次异乎寻常的反转,却不能带给我们丝毫的轻松和释然。谣言虽然破灭,但其造成的伤害永远烙在了受害者和广大网民心口上。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搭上互联网快车的谣言,更显危害之可怕。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寻求抵制、破解网络谣言的方法,我们挖掘了谣言制造和传播的“回音室效应”“第三人效应”“多米诺效应”以及“塔西佗陷阱”,我们对谣言的成因似乎分析得很透彻,我们也试图从源头上封堵谣言的产生,从过程上控制谣言的传播。
但每当谣言发生,我们却绝望地发现,我们曾经做过的教化、奉劝、提醒、呼吁,在无中生有、恶意中伤、蓄意诽谤面前显得那样虚弱无力,甚至对造谣者的愚昧无知、鲁莽冲动也无计可施。正像这一次,我们掐断了一朵“白衣天使茉莉花”,却无法预料明天哪一朵茉莉会开放成邪恶的“食人花”。谣言止于智者,但我们似乎还没有找着遏制谣言起于愚者、起于用心不良者的途径。
虽然我们坚信谣言止于智者,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网民的媒介素养还跟不上网络谣言裸奔的速度。防止谣言传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筑起法律的堤坝尽量控制谣言的浊流,并往浑浊的“泾河”里不断灌注理性的“渭水”。这是一种信念,需要耐心的信念。每一个人都会成长,网民也一样。每一起谣言伤害,其实就是一次体验,一次反求诸己,趟过谣言之河,会有更多的人沐浴灵性之光,成为网络村的智者。
只是,这样的成长里有着太多的残忍,所以必须用公道正义守护那些受到谣言伤害的人。谣言或许还不能灭绝,但公道正义不能缺席。要让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闪耀着公道正义的光芒,驱散黑暗,安抚伤痕。网络谣言,涉及造谣传谣罪、诽谤罪、侮辱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等多项罪名,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网络造谣传谣最高可判7年。数罪并罚,顶额量刑,正是法律重典治谣的必然。
唯有让造谣、传谣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使公道正义不失分,才能使法律信仰不失分,才能更加鼓舞人们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向网络谣言宣战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