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特地留意了一些班级的班会课,发现有的班主任在理解上存在误区,常常将主题班会设计成了“大杂烩”“表演课”或者自习课,冲淡了教育主题,降低了活动功效,使班会失去了原有色彩。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班主任害怕上班会,特别是主题班会,不知从何下手。没有精心设计和准备,以致于班会形式单调、内容古板、缺乏创新。班会上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居多,而学生永远是被动的配角。另一方面,班主任不够重视,对学校布置的主题内容也只是敷衍,以致于学生对班会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学生在班会上毫无积极性,只是一味地等待班主任宣布下课的那一刻。
我认为,主体班会要想走出误区,“首当其冲”的是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主题班会的意义。
主题班会,从时间上看,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根据主题内容和活动实际情况可适当掌握;从内容来看,丰富多彩,有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从举行过程看,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或委托学生主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立和策划好主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要知道班会主要是解决什么思想问题,应该怎样贯穿教育,提高学生认识。只有这样,主题班会才有实效,才不会流于形式。为了突出班会主题,班主任可以结合当前形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的热情。
另外,主体班会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从班会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细节,在开会前都要做好周密的安排,特别是一些汇报式的主题班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提前做好调查、研究。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会的形式要多样,要尽可能契合多数学生的需求。主体班会整个过程要让学生参与组织、实施,教师则充当“幕后功臣”的角色。但教师也要做好一定的掌控,决不能让学生任意发挥,更不能恣意而为。我们鼓励即兴的、创造性的,但却也不能偏离正确的道德观和班会主题。
此外,根据主题班会的具体情况,班主任可做简要的总结发言,对题班会取得的成绩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进一步强化主题。
班会是班主任带班的“主战场”,是学生交流情感的“后花园”,是班风、学风、凝聚力全面提升的“根据地”,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制高点”。
一个好的主题班会可以使学生深受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班主任要当好导演,调动每位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主题班会产生应有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