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幼升小”关键时刻。根据家长的反映,今年一线城市的“幼升小”择校热有向民办小学倾斜的趋势,优质民办小学似乎成了香饽饽,很多知名民办小学的招生工作已经结束。
据报道,北京的优质民办小学尤其是部分国际学校,火爆异常。北京某知名国际学校的幼升小招生工作早在4月份就结束了。校方透露,“今年一年级的录取率大概在15到16择1”。上海、广州情况也大体如此。在南京、郑州等一些省会城市,甚至发达地区如东莞、虎门、温州等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优质、知名民办小学格外抢手的现象。对此,有行内人士称,小学择校的重点已转向民办小学。
可是从目前优质学校的通行做法看,尚存在不少违规甚至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因此,优质民办小学受热捧真让人有点喜忧参半的感觉。
让人喜的是,民办小学因为优质而受到青睐,这无论是对其自身发展来说,还是对家长、社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多年来,国家一直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教育,这对公办教育是极大的补充,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公办校的学位压力及大班额问题。同时,优质民办校的兴起也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没有学区房、住房、当地户籍或无法满足公办校其它限制条件的,可以选择送孩子去民办校;为选择更优质的小班化教学的民办校,而主动放弃公办校也是一种自由的选项;知名国际学校、外国语学校,满足了家长的特殊需求。另外,民办小学办得好,质量的节节攀升,也会带来“鲇鱼效应”,势必促进公办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会传递给公办校一定的压力感、紧迫感。
但是,很多民办小学从招生到办学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又很令人担忧。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市民办中小学面谈日上,几所民办小学出难题考倒了众家长,部分试题在网络流传广泛,这显然是在变相考试入学,上海市教委随后对涉事学校进行通报批并采取了减少明年招生计划等处罚措施。另据报道,有的知名民办校还要看孩子父母的学历,甚至是爷爷辈的职业、学历等。这样的做法跟国家规定的小学免试、无条件入学甚至不得拒收残疾学童等要求显然相左。
不仅如此,由于民办校的特殊身份,办学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监管又未及时跟进,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违规的地方。比如,收费方面往往突破了物价部门的文件规定而出现额外多收的现象;为了提升质量而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排名、过量刷题、加班加点、课程开设不足不全等,这些无疑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遵从国家办学规范标准,不听从行政指令,政策方面打擦边球等问题,民办初中比小学重,而民办高中则更为突出。
类似做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取得一时的高分,也大大提高了学校升学率和知名度,但显然是拔苗助长式的做法,不仅违规,更让人担心的是可能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规律,从而贻害学生未来。毕竟,教育不是单纯的分数的事儿,也不是纯技术活,而是一项事业、一种艺术。
民办学校蓬勃发展、越来越火,是有利于民生的好事,是公共事业的有益补充,是教育领域具有生机活力的体现,这值得肯定和称道。但是,民办学校的发展不能违背教育法律法规和办学基准,还是应该回归科学规律并恪守国家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指令。对此,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以引导、规范和监督,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整改和处罚力度,切实有力促进优质民办校能够规范办学行为,并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才是民办校、家庭和社会的多赢,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履行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