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专门接收小学生的托管班,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家长的责任:管饭、盯着写作业和复习,特别是下午放学后的“晚托管”,有时可以管孩子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长此时把孩子接回家,直接洗漱睡觉。有的家长甚至表示,花了这么多钱把孩子送去托管,他们当然得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照料好。
当下,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照料和教育孩子的时间不足,而学校由于受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制约,也无法完全承担起放学后照顾孩子的任务。这种形势下,社会托管班应运而生。
应该说,托管班的出现,不仅缓解了家长上下班与孩子上下学接送的冲突问题,也让孩子在放学后有了去处,得到了生活上的照顾,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孩子间的同伴互助。因此,托管班一出现,就受到家长们的普遍青睐。
但托管班是自发形成的,是一个新生事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资质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对其审批和监管,还处在野蛮生长阶段,良莠不齐。有不少托管班卫生环境较差,饮食安全等都没有保障,很多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在托管的过程中,托管方如何管、管理科学与否、作业辅导效果好坏都不得而知……所有这些都表明,托管班当下处于无人监管的盲区。
孩子放学出了校门,就进了托管班,特别是下午放学后的“晚托管”,有时要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长才把孩子接回家。这样,孩子在托管班的时间一天算下来,要长达五六个小时,这与孩子在校时间大体相当。因此,托管班质量的好差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健康和成长,马虎不得。这不仅关乎着孩子的前程和命运,也关乎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的托管班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规范与管理。
首先,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和责任。托管班是集学习辅导、饮食交通等一体的综合性新兴行业。教育、食药、卫生、交警、物价等部门当是其监管责任的主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应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根据托管班的不同性质、规模大小,尽快制订出办班资质标准,担负起相应的认定、审批和监管责任。对托管人员,要制定相应的上岗标准,对上岗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无资质、不规范托管班的清查,使托管班有规可依,规范经营,确保托管质量。
其次,家长也要担负起相应的监管责任,成为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托管班虽小,但“五脏”俱全,政府的监管在时间和细节上不可能那么细致、及时。但托管班任何一点小小的变化,都会落实到其服务对象——孩子们身上,只要有任何的异常,孩子们都会有所察觉。因此,作为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也要抽出时间过问孩子的托管情况,把握孩子在托管班一举一动,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沟通,防止托管中不达标、不到位、不安全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再次,对托管班的监督管理,学校也不能作壁上观。从本质上来说,托管班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延续,因此,托管班管理和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会左右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因为,如前所述,不少孩子在托管班的时间与在学校的时间大体相当,如果托管班管理混乱,就会使孩子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好品质化为乌有甚至相反;如果对孩子的作业辅导不到位、有偏差,就会影响甚至误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对于托管班进行监管,学校责无旁贷。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相应的监管和必要的指导,以确保孩子教育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当然,学校这个监管和指导,是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授权的,当是对托管班进行依法监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托管班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当然,新事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存在一些新问题,但只要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主动担当,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托管班与学校、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为新时代教育提供正能量,发挥正效应,成为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新平台,学校、家庭教育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