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孩子被欺负,家长慎言“打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某园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60%的小朋友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

幼儿园小朋友出现摩擦是常有的事,这个年龄段正需要在碰撞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况且年幼的孩子,并未形成固定的心智行为模式,除了特别强势或懦弱的孩子,一般小朋友之间的“欺与被欺”关系,是互为转换的。而简单的一个“打回去”的反应,只会使“小摩擦”升级,甚至造成某种身心伤害。

我想起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班主任电话通知让我去学校一趟,因为女儿的脸被另一个女生抓伤了。本不想投入过多的精力,意在电话中沟通了结此事。没有想到那孩子的母亲说话不太理智,于是我去了趟学校,想看一下这个连妈妈都放弃不管的女孩儿到底什么样。班主任将那女生领到我面前。女孩儿的眼神惶恐且充满敌意,是我在任何一个同龄孩子眼中从没见过的。我拿过她的手来看,发现她手指甲又长又脏,一双手好像从来没有洗干净过。我没再说什么,只掏出指甲钳,给她修剪指甲,并且慢慢地和她说话,告诉她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示意她给我女儿道歉。她这时候才放松了戒备,放声哭了出来,最后认真地道了歉。我离开学校时,她和我的女儿已经又一起玩耍去了。

透过这件事让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种“被欺负”的情境也是不一样的,何况有时候孩子未必能对自己是否“被欺负”做出判断和陈述。当听到孩子受到欺负时,做父母的应该先去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帮助孩子建立起应对此类行为的心理调控机制。

了解此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引起对方的反制,还是无缘无故受欺,以此帮助孩子判断对方行为因果,并学会怎样才能避免“被欺负”。若是前者,则首先要自己行为规范,避免惹脾气不好的孩子;若是后者,则要告诉老师和别的小伙伴,以免对方欺负更多的人。

了解“欺负”人的那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只针对某一个孩子,还是将暴力施加给更多的孩子。若是前者,则需要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行为特点,消除受欺因素;若是后者,则需要请对方家长关注并教育。

了解老师对此事的态度,是主持公道,还是敷衍了事,推卸责任。若是前者,则应该要孩子相信老师的管教;若是后者,则需要家长督促教师行使教育职责,甚至出面为自己的孩子讨回公道。

幼儿园的孩子性格各一,孩子之间的交往虽心思简单,而行为后果有时候并不简单。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同时,更要教给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初步的推理与判断,形成个人的行为智慧,帮助孩子安全快乐地度过童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慎言  慎言词条  欺负  欺负词条  回去  回去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