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戒尺,如今在网络上又开始红火起来。网络商城上的戒尺、教鞭销量极好,月销量高达8374笔。(4月18日天府早报)
众所周知,戒尺是以前私塾学校用来体罚学生的工具,私塾先生的手里常常拿着一把戒尺,当学生书背不出来时就在手心打一下。半本书背下来,有的学生的手被打肿半寸多厚。读私塾的很多学生都吃过戒尺的苦头,一些人直到晚年提起戒尺还心有余悸。
随着近代科举制度的废除,私塾教育也渐渐消失,惩罚学生的戒尺也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然而,在被抛弃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戒尺又重新出现了,而且爆卖。当然,现在买戒尺的人不再是私塾老师,并且心态不一:如有的家长买来打孩子;有的家长买来威慑孩子;有的家长买来是送给老师教育孩子。收到此礼物的老师如获法宝说班级的纪律因此好多了,还有一位老师说,买来放在家中,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敬重。
纵观买戒尺者的动机,要么震慑孩子、震慑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如此,戒尺的作用和一百多年前的作用大同小异;要么作为一种文化瞻仰,如此,实乃文化观有问题的体现。
用戒尺震慑或者体罚孩子自然不是教育的高明之举,也与现代教育禁止体罚提倡鼓励、发现的理念相违背。
不过,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一些人头脑中顽固的“不打不成才”的落后的教育思想作祟外,还和一些人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不到位有关系。由于现在校园里不断出现校园欺凌事件,一些教育工作者,简单的把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之为老师的权利受到了限制,老师没有了惩罚权等,想通过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那些“熊孩子”,遏止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把教育简单化了,“以暴制暴”的方式不仅不会起到好作用,甚至是在传递粗暴。
《陈书·新安王伯固传》记载,阳峤负责考核经书学业,对懈怠的学生稍加鞭打,招致怨恨,学生群起毁谤哄闹,并趁夜色在街上把他殴打了一顿。
自古到今,因为老师体罚学生,遭到学生报复、引起事端的事例不少。
相反,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安定、愉快、舒适、自由、奋进。而这些,是使用戒尺做不到的,戒尺只能让孩子一天到晚战战兢兢、凄凄惶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使用戒尺,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教育者的无艺术无追求。
由此可见,戒尺不是教育的法宝,更不是传统文化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