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七岁,已学钢琴两年多了。每到双休、节假日朋友都会带孩子到县城去上钢琴班。朋友说单是孩子学琴一项,每年支出都在万元以上。朋友觉得很值,因为孩子的钢琴已考过了二级。
与孩子交流时,我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声音。孩子说:“我不喜欢钢琴,都是妈妈逼我学的,还说要我考过十级,假若我一年考一级,还要再学八年啊,这不是要把我累死吗?”说这话时,孩子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惆怅。
当下,像朋友这样的家长有许多。节假日双休,用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班把孩子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表面上是为了孩子,但并没有真正征求孩子的意见,逼着孩子去“赶兴趣”。此种情况下,兴趣对孩子当然就成了一种负担,兴趣班无疑就是对孩子时间的侵占与浪费。
与此相反,如果孩子对某种事物感兴趣,除了双休、节假日上兴趣班外,每天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练习,也乐此不疲。这种情况下,双休、节假日上兴趣班便不能算是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因为,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休息,而且是最好的休息。
对于孩子们的时间表不能一概而论,当区别看待。不能一看到孩子的时间表安排得满就指责家长或孩子太刻苦、太要强。岂不知,对有些孩子来说,他们就真的喜欢那样;反过来,作为家长,看到比自家孩子优秀的孩子更努力,便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喜欢不喜欢,都要学着人家的样子,“逼着孩子去学琴”,也把孩子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其结果注定是邯郸学步。
发明大王爱迪生,每天在他的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乐趣无穷”。
德国“火箭之父”韦纳•冯•布劳恩,十岁时把六支大号焰火绑在滑板车上当火箭想飞天,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地幼稚可笑;台湾魔术师刘谦,7岁时喜欢上了魔术,当时哪曾想到这样的纯玩成就了他的事业……
杨振宁曾在清华附小说过:“一个小孩子对某个东西喜欢的话,常常代表他对那个方向有一定的才干,如果对这个才干多一些培养,多浇一些水,就有可能将来开花结果。”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兴趣点,有他喜欢做的事。孩子自己的时间就当让孩子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哪怕孩子“不务正业”,但只要喜欢,家长就该放手。
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向布劳恩和刘谦的家长学习,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加限制,反而给孩子提供“疯玩”的环境、条件与支持。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不干预的前提下,必要时也可做一些恰当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