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生实验课被烧伤,教师专业素养去哪了

据报道,安徽合肥庐江县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娟(化名)上实验课时,作为学生代表到实验台附近观看雨雾霜模拟实验。授课教师在未能确定酒精灯是否完全熄灭的情况下,就往酒精灯中添加了酒精,导致小娟被烧伤,面部留下12.2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面部共61.78平方厘米色素改变,颈前三角区瘢痕形成25%以上。小娟家人将学校告上法庭,学校被判承担100%的赔偿责任。(1月3日安徽商报)

从事件的性质看,老师绝不是要故意为之,这是一起意外的偶然事件。但是,“在未能确定酒精灯是否完全熄灭的情况下,老师就往酒精灯中添加了酒精”,这说明教师违反了操作规程。大家知道,科学实验里面有水、有火、有毒、有剧烈反应,实验本身包含着“必然”的危险因素,因此,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如果不遵守规程,即便这次侥幸没出问题,以后也一定要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起烧伤事件本就暗含着“必然性”。

教师为什么不按规程操作?我想,不一定是不想按规程操作,而是对实验操作规程本来就了解不够、心中不清,操作不懂。这是不少小学科学教师的现状。

尽管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但在不少学校、教师的眼里,小学科学仍是一个“副科”,学校没有专业教师,也没有专职教师,很多学校都是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平日里,尽管课程表上标有“科学”,但大多被教师改成其任教的“主科”,只有到了学期末,才突击一下,让学生圈圈、画画、记记、背背,应付一下考试。教师为什么敢这样应付?那是因为,学校只把“主科”成绩计入教师考核,“副科”仅作为参考,学校都不拿科学当回事,教师自然就会应付了之。

前段时间,我市举行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能参加评比的当然都是各县市区的佼佼者。可是在授课时,几乎所有的选手都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出现知识性偏差,就是实验操作不合规范;在教学设计上,不少教师更是没有把握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探究”核心要求,一味地在知识“灌输”上大下功夫,缺乏对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引领、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此情况,相关领导非常不满意,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制订小学科学教师任职条件,严格小学科学教师准入机制,不符合条件的教师不能担任小学科学课教学。

领导这种想法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却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小学科学课不是“香饽饽”,不要说在农村小学,就是不少的县直小学,科学也只是“副科”;不要说“严格”准入机制,禁止不合条件的教师任课,就是不讲任职条件,当下很多学校的科学课安排也面临困难,学校没有专职科学教师,有人教就已经不错了。那些选出来参加市优课比武的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专业水平当然也就不可强求了。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会为其后继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甚至于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小学不仅能上科学课,还能做实验,甚至还有辅助的实验教师,足以说明该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不能因实验出了问题,就全盘否定之。作为学校和教师,责任要承担,经济要赔偿,但是科学课还要上,实验还要做。只是,在今后的科学实验中,要加强对实验的管理,敦促教师严格规范操作程序,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除此之外,最为根本的,我想还是要提升学校和教师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培养和配备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不仅实验时能规范操作,更能从根本上把握小学科学课的核心要领,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教会孩子进行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将孩子领进科学世界的大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实验课  实验课词条  烧伤  烧伤词条  素养  素养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