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某大学大四学生,在网络上发出一条“与学校老师对话截图”的消息,在校友圈炸开了锅。原来,该同学72岁的姥姥身患乳腺癌,最近病情加重了,想回家看看姥姥。但在跟一位老师请假时,这位老师告诉他,在学校里“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习,有利于姥姥的健康。
这位老师是怎么了?是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不通人情世故?细一琢磨,我有些明白了,其实,这位老师缺少的是最基本的爱心。
诚然,现在的多数教师心系学生,热爱工作,但不可否认,有些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
几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发布禁令,禁止学生在学校吃早餐。一天早晨,一位学生没吃早饭,用塑料袋提着两个刚买的火烧,慌慌张张跑进学校,这幅场景被值班的校长看见了。校长大声喊住他,要过火烧,把它狠狠地摔在地上。这真的印证了学校有的教室里贴着的标语——“一切都要狠”。在班级管理上,学校一味强调纪律,要鸦雀无声,要学生严格遵从。在挑选班主任上,常常是挑那些对学生严厉冷酷的教师。正因为这样,学生平日里战战兢兢,害怕做错任何事情。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缺少深刻理解。长期以来,不少学校只注重教学成绩,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各方面得以完善。一些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单纯地看作教授知识,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得最为重要,眼睛只盯着考试成绩,而不管其他。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有情感的人,和学生缺少沟通和交流,更缺少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极少数的教师为了自己的业绩或名誉,在对待学生上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本人。博爱仁慈的心灵,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如果教师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他就会对学生有耐心,包容学生的一些错误,对学生做到循循善诱,而不会对学生冷嘲热讽;如果教师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他就会处处为学生着想,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不会对学生不闻不问;如果教师有一颗博爱仁慈的心,他就会在学生痛苦时伸出援助之手,给学生安抚,为他们驱散心灵的雾霾,不会对他们的痛苦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