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是许多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热门趋势。北京市六区有8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都有195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0%以上。然而,也有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难以真正“一贯”起来的难题,比如职称评聘问题、中学和小学教师薪酬不同、学生管理难度大。(11月30日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很多的优势:一是学生小学毕业可以直接升入初中,不必重新熟悉环境,从而减轻了压力,学习更轻松;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而使教育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三是从学生进校时起,学校就能着眼于远期培养目标,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有利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
我认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6+3>9”,须发挥其内在优势,提高学校管理的统一性,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领导班子,坚决克服“两张皮”的现象。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和保证。领导班子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直接影响着校风、教风、学风,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状态。因此要选拔能干、肯干,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班子成员。
其次,教师要有“跨越”发展的能力。从现实情况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工作安排较为麻烦,教师的专业往往与所分配的工作不对称:语文老师可能教数学,英语老师可能教语文等。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是常见的事。作为教师如果没有“跨越”发展的能力,就很难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的安排。
第三,要有完整的学科教研组体系,全面负责本学科的管理工作。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教学科研实行一体化,实现了任课上的跨越(初中教师到小学兼课,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教师在初中、小学这两个层面上流动,有利于中小学教师一起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相互学习,树立“中小一体”的教学观;有利于实施从小学到中学“九年一贯”的课程规划和课程整合;也有利于学校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更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统一中小学教师职评职聘,形成“中小一体”的教师职称系列。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跨越”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小学职称的老师往往是初中阶段的把关教师,可是由于职称所限,可能会遭受不合理的评价,积极性受挫。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出台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的相关政策,这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贯通使用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师们“跨越”生长的激情。
另外,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绩效分配、作息时间、课时长短等方面必须有自主权。一方面,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发放标准必须是同一个尺度,这不仅体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整体思想,还能确保对学校教师进行合理评价。另一方面,作息时间、课时长短的标准不可能按照“小学”和“初中”严格分开,特别是每一节课的时间要统一,这就必须根据九年一贯制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科学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年龄结构差异很大,特别是寄宿生的存在,使得学校的安全管理责任重。除了学校要加强管理力度外,主管部门必须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合理布局,消灭学校层面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
总之,只要管理者有一个整体的管理思维,在政策上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整体评价,取消初中与小学教师职称的界限,给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多的自主权,落实好必要的硬件建设的需求,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结构优势,要实现“6+3>9”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