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一所700余人的普通村小,拥有一个长2米、宽1.5米的洗鞋池。学生每天上学,晴天一脚灰,冬天一脚泥,走过这个洗鞋池,鞋子立马变得干干净净,心情也变得愉悦,“洗鞋,成为我们同学和老师进校第一件事。”(11月17日四川新闻网)
但凡教育工作者,皆知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是对所有学校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一件易事。笔者扎根农村教学一线,曾在多所村小工作过,深感学校“养成教育”过程中观念转变之难,要求落实之难。眼下泸州这所村小,却因一个“洗鞋池”的设计,轻轻松松地让校园保持了干净和整洁,这让我看到了教育实施过程中创意的重要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其实也知道干净整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可日常生活中就是难做到、难保持。再加上“破窗效应”作祟,农村学校与农村孩子总给人以灰头土脸的感觉,而一个“洗鞋池”的创意却让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式:洗鞋池符合小学生心理,亲近水是人的天性,踩水洗鞋,玩耍的同时洗去身上尘垢,涤荡了心灵。
报道出来之后,立马有人联想到一些国家的学生在校门口换鞋子进校园的做法。殊不知,这个占地面积仅3个平方的洗鞋池更适合农村小学。洗鞋池铺着红色的网格胶垫,池里有不到2毫米的水,刚好淹没鞋底,学生走过池子,鞋子立马变得干净,简单实用的设计丝毫不比国外的换鞋间逊色。
说到底,洗鞋池的设计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办学过程中,一个问题出现了,怎么办?“听之任之”不可取,“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也不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这把钥匙并坚持落实下去,这就是洗鞋池给我们的启示,类似的创意还可以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