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撒瓦特尔的《教育的价值》中有这样一个表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门艺术,要用自身的影响力去说服你所照顾的学生,要让你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使其对学习着迷。”(P77)作为教师,绝不应当是教材与教参的传声筒或留声机,而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教材教参与学生社会之间的媒介——调停者、中介者、传递者。要成为这样的媒介,不花气力恐怕是不可能的。
作为教师,不仅应当具备相关学科的丰富知识,应当具备与学生交往的高超艺术(作为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亲和力、以及娴熟的沟通能力),更要具备在学科知识教学进程中独特的艺术(讲授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令人着迷,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要具备这样的艺术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是要花气力与耐心慢慢修炼的,是需要一定的实践积累的,更是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的。
要具备这样的艺术,教师还有一个必要素养就是仁爱之心了,要在大爱之下呵护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就是我理解的所谓说服与照顾,而不是灌输和训斥。要心怀大爱,我们就“必须清除我们自己园子中的杂草,以防各种杂草和野草吸走我们根部的养分”(P122)。身为教师,更应当一点一点地挤掉自己骨子里的毒素和奴性,完善自己的人格,慢慢地丰富情感世界,冷静地看待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教育生态,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视他们为各具风格的艺术品。
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明白艺术的特征就是个性化,就是独一无二。教师的重要素养是要拥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的特质,如若不然,我们就会成为传声筒和留声机了。“学习者身上尤为强劲的驱动力是:提问的能力和感到好奇或质疑的能力,没有这两样能力,你永远不会真正知道什么东西,而只会人云亦云。”(P103)
我们要让学生保持和发展这两样能力,首要的是自己要保持和发展这样的能力。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有可能在工作中避免废话连篇,也有可能遇事多想一下为什么,在思考和分析中发现事情背后隐藏的东西。进而看清楚光鲜背后的伪善、保守与激进,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然后去影响学生,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质疑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教师应当明白的是,教育不可以包办代替,教育在许多时候必须顺其自然,必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学习兴趣。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们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同化或吸收能力中,教育自身是天性的或固有的,不要忘了,最好的老师所能做的也只是教,真正学习的伟大主人是孩子们”。(P66)只有这样,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意识就会苏醒。这个过程就是艺术的过程,是教师职业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用费尔南多•撒瓦特尔的话来说,“教育就是一种塑造人类的集体工作艺术,而不是写在纸上或者刻在大理石上。就像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教育中也含有非常多的利他主义的自恋成分在内。”(P60)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学生的利益,守护学生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我们的利益而置学生的利益于不顾。
相关原创书评:
达良厚:读书改变命运是对教育价值的狭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