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还不足一周,山东乐陵某小学全班70多个孩子,有63个挨了打。“少的打了5巴掌,多的20多巴掌,老师累了让学生打,打得不响还不行,喊疼也不行。”尤其讽刺的是,打人这位还是教品德的老师。(9月11日山东电视台)
教师节刚过,就爆出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这让人震惊不已,在“不准体罚”已是常识的今天,为何还有此等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呢?
客观地说,教师打学生耳光之类的事情虽不多见,但也绝非个例。特级教师吴非先生曾撰文谈到友人老诸约谈学生之时,某生感慨:“我来一个月了,到现在为止,你们一个也没打过我。”诸老师惊讶莫名之际,学生如是解释:“我初中常挨打,有回题目做错,额头被老师打破,血淌到脸上,老师不耐烦地抽张纸巾,让我擦擦,继续做题。”
如果说在法治意识和师生平等观念相对淡薄的年代,教师凭借施教者的威权体罚学生尚且可以理解,那么在《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法律明确禁止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形下,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师德师风,辱骂学生随时有曝光风险的情况下,教师为什么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平心而论,教师体罚学生与教学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所导致的情绪失控密切相关。班额大、升学压力大是我国学校的现实条件。一篇统计报告表明,我国10年来班级平均人数高居不下,小学平均每班有39人,初中每班可达51人以上,而涉事的该小学六年级一个班竟然有70多个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学生和维持课堂秩序的难度可想而知。据悉,体罚学生的老师尚未毕业,是新学期刚刚被调入六年级的实习老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碰到“大部分孩子都没过”的情况,极容易出现管教方式不当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想做好引路人,仁爱之心尤为关键。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绝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分数,也不会一味要求学生听话,更不会动辄“失态”。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方式,需要师者用宽广的胸怀容纳、欣赏,需要用爱心浇灌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