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帮助孩子个性化发展,不等于要脱离学校教育

媒体报道,“中国最小背包客”雯雯从来不上幼儿园,而是跟随父亲徒步旅行。从1岁零3个月开始,她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路上,吃野菜、睡帐篷……今年7月,雯雯跟随父亲完成川藏线之旅,8月底从尼泊尔回来,修整两个月之后,还要徒步去东南亚等地。雯雯父亲的目标是上小学前要带她完成环球旅行。

采取徒步旅行的方式让孩子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进而磨练意志、培养独立精神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完全以这种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的做法却不能不让人担忧。

“中国最小背包客”不是首个另起炉灶的家庭教育案例:2004年成都8岁女孩退学在家接受父母的特殊性别教育,学做优秀全职太太;2005年泸州居民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将女儿带回家自己教;2013年武汉7对父母放弃城市教育,到乡下自己教孩子诵经读典、练习书法。据统计,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家长们热衷另起炉灶教育孩子,是出于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和对自身教育能力的自信。

不可否认,很多另起炉灶的家庭教育是为避免学校教育的弊端,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完全抛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泼掉”,甚至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校教育经过了多年反复探索实践,有一套系统理论和操作方式,虽然存在重分轻能、重智轻德等应试弊端,但在教授孩子学科知识、提供集体成长环境、引导适应社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无法通过家长一己之力所能达成的。同时,多数家长并不具备比学校老师更高的专业素养,过度自信往往是教育焦虑的另一种体现。更有甚者,认为“孩子是我的,就要按照我的思路来教”,完全以家长意志取代教育规律,把教育变成探险。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篇题为《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原看到你低声下气的成年》的文章,霸道的文字流露着父母教育孩子的决然。从履行教育义务的角度看,这种决然值得鼓励,但这需要建立在对教育和成长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之,否则,单凭家长主观愿望设计教育孩子的路线图,难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学校教育仍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有效弥补现行学校教育的不足,家校互动产生更加有品质的教育。比如,想让孩子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完全可以在假期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外出旅行,想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多引导孩子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参加一些兴趣班,等等。帮助孩子个性化发展,不等于要脱离学校教育环境,反而更需要根植于此,这样的教育才更有力量。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没有推倒重来的可能。在此奉劝天下家长,参与教育改革探索可以有,但另起炉灶的家庭教育当慎之又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词条  脱离  脱离词条  个性化  个性化词条  等于  等于词条  帮助  帮助词条  
教育评论热门事件

 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

究竟什么是好的课堂?这个话题很深刻,却也很朴素,朴素到任何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任何一位家长也应认真思考。做到“将学生放在教育中间”“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