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建议,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自身,让教师逐渐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让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能力技能培养实现常态化、系统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打破区域限制,自主选择“菜单”,形成教师培训的“自助餐”。
长期以来,受培训理念、培训条件与培训体制等因素影响,教师培训一直按照规范、统一与强制的模式运行,在展现“套餐”方式的同时,又以行政管理手段加以推行,这种忽略参训教师主体性与个性化需求的培训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实地面对面的培训,还是日益普及的网络远程培训,都存在着专家“满堂灌”、缺乏多样化与有效互动、不同层次的科学规划不足、培训项目重复交叉、有些学科教师培训不足或培训过头的现象。有的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不符,教学内容滞后于教师的教学需要,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的单一、培训机制的僵化、培训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找人替“训”、虚于应付、敷衍塞责、复制粘贴、弄虚作假行为在网络培训中比较常见。
导致教师培训“出力不讨好”、效果差强人意的原因固然有教师自身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感严重、学校监管不力等因素,但行政强推的“套餐”式培训让教师丧失自我发展的主动权,个性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专业发展的激情无法得以点燃,“要我学”的培训获得感不强,教师沦为任学校安排和专家灌输的被“训”对象。
如何走出“要我学”的“他我”培训误区,实现“我要学”的“自我” 积极发展?教师培训的“自助化”当是理性科学的战略抉择。教师培训,很大程度上类似于课堂教学。教学之妙,不在于教师如何“会教”,而在于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即“学会”。前者展示的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后者则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让学生爱上学习,需要教师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需要教师善于放手。激发兴趣与善于放手考验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学如此,教师培训亦然。
通过开发不同层次高质量、成体系的培训内容,提供更为个性、开放、优质的培训服务;通过完善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健全教师培训评估激励体系。一方面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规划,有针对性地参与培训,这样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让教师感到培训的价值,从而提高主动性,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实现“自助餐”式的自我培训;另一方面将培训与自我发展的“硬指标”如评优考核、职称评审挂钩,将网络自动系统生成与辅导员严格评定相结合,实现自我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自助化”教师培训是直面现实、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的“需求导向”的改革,只有这样“接地气”的培训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成长与终身学习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