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教师报报道,近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万师访万家活动”,以“访学问行、访大问小、访贫问苦、访家问计”为主题,重拾家访这一教育传统,全省50多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走进社区和村庄,此举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为什么这一传统的家访形式会如此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一是这种形式的家访可以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信息,如家庭背景、家长性格及受教育程度,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及在家的表现等,从而与家长一起制定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
二是这种家访形式便于老师和家长进行情感交流,通过与家长平等的、面对面的接触,可以使家长非常容易地接纳教师的观点,家校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容易达成一致,从而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易于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这种家访方式便于收集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宣传学校先进的办学思想,调整办学思路,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以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特级教师斯霞每接手一个新班,拿到花名册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一家访,力求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据此确定备课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她执教数十年,这种“家访式备课”从未间断过,直到现在,有的家长已是垂暮之年,仍能清晰回忆起几十年前斯霞老师家访时的情景。由此可见,传统家访具有现代通讯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现代教育中,这种家访形式仍然具有生命力。
既然传统家访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学校就有必要坚持这一传统,使其形成常规,并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而不仅仅作为学习教育活动的点缀。
笔者认为,学校在设计家访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要让教师克服惰性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意义,不怕麻烦,主动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沟通。其次,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家长,平等地与每一位家长进行交流,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朋友。再次,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在校学习、生活的真实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交流看法,做到对症下药,不可大而化之。另外,家访不是告黑状,教师不要总是拿学生的成绩说事,而要多帮助学生分析成绩背后的原因,为其提供不断进步的建设性意见,进而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由于受网络不良信息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教师更需要通过家访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不过,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家访逐渐被电话、电子邮件和一种名为“校讯通”的技术平台所取代。但现代通讯手段无论多么先进,也只能进行浅层次交流,无法代替家访面对面的深层次情感沟通。所以,在强调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背景下,传统家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