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育之路究竟该通向何方?

四月初,福建泉州,路牌上的“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的宣传广告吸引了不少过往家长。这项赛事,每年三月启动报名,在泉州办分赛今年是第六年。但是,往届主办方中的“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竟是刚刚被国家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去年,泉州报名参赛的选手达1300多人。(4月26日东南网)

山寨赛事,拥趸云集——与其说是警惕性不足,不如说是虚荣心作祟。交几百块钱可免初赛,主办方对赛事“不了解”……这样的国家级、世界级乃至“宇宙级”的青少年艺术类赛事,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这些年,骗子搭台、孩子献艺、家长掏钱、证书加冕,青少年艺术赛事市场之火,用网友的话说,真正是“人傻钱多,速来”。说白了,这是“周瑜打黄盖”的游戏:家长们需要给孩子的才艺“盖章”;而“扯虎皮拉大旗”的组织者总能满足这些家长的“刚需”。于是一拍即合,“购销两旺”。纵使山寨的尾巴露得很明显,彼此也只是心照不宣。

唱歌跳舞也好,写字画画也罢,凡此种种,皆为美育。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简言之,美育不是一件华美的袍子,待价而沽、交易展览;而是内化为公民的审美能力与素养,成为个体气质与心性的组成部分。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人的生活有力量国度、伦理国度、审美国度之别。力量国度靠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运行,伦理国度靠社会规范的强制维持,而在审美世界,人们对于一切道德的服从,均来源于自由人对于美的向往。一句话,发现美、向往美、追寻美,是文明赓续的不竭之力。

如果教育也适用马斯洛学说的话,那么,经济基础扎实提高的当下,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大力发展美学教育,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今时今日,一个共识已然成型:国家的发展,梦想的奠基,离不开美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可见,小科目的美育,已被提上了大大的议事日程。

只是,眼下粗放的美育虽然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却只不过是在功利化的路上一骑绝尘。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0%的受访者确认近年来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不过,美育依然存在各种问题。调查中,受访者指出美育三大问题是功利化(50.0%)、课程形式化(49.3%)和被其他课程挤占(48.7%)。这样的民调,符合公众的感性认识:弹琴是为了考级拿证,跳舞是为了提前招生……家长掏钱培养的“美育”,有几项不是基于“起跑线焦虑”?此外,如果说城里的美育教学还有“一亩三分地”,农村的美育教学简直就是“无立锥之地”。比如有数据显示,农村地区乡镇以上中心校每校平均只有0.6个美育教师,这远远不能满足美育课程要占全部课程11%的要求。

因此,美育教学的困境,主要在两个层面:在学校,美育资源捉襟见肘,课程朝不保夕;在社会,市场鱼龙混杂,美育培养急功近利。对于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而言,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也是薄弱的一环。

美育的小船究竟要驶向何方? 这个问题若不能准确作答,美育若不能回归启蒙心性的初心,各类山寨赛事,恐怕很难一朝绝迹。要净化市场、规范教学,构建契合国情的美育体系,将美育从市场化的路上拉回来,教育、市场监管部门责无旁贷,而家长与社会亦不可袖手旁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育之路究竟该通向何方?  何方  何方词条  美育  美育词条  之路  之路词条  通向  通向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