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远郊大学城出现以来,“大学城沦为社会孤岛,大学生‘宅’在学校”的质疑就一直存在。确实,一道看不见的墙无形之中将大学城变成一个“世外桃源”。生活在大学城的大学生无法与社会正常、有效对接,相对闭塞的校园很容易变成“圈养”大学生的城池。
与欧美大学城的自然形成不同,我国的远郊大学城更多是政策驱动的结果。很多大学城并不具备相应的商业、社区、医疗、就业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倒是胜在空气好、校园美、硬件新。尤其令人难以释怀的是,全新的大学城阻断了大学历史的厚重感,成为没有故事和记忆的建筑群。
作为生活在远郊大学城里的大学生,我只能经常提醒自己:环境上的不利因素并不能成为我们不思进取的理由和借口。正如传媒大亨罗伯特•默多克所说的那样:“环境不能轻易被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以对环境做出恰当的反应。”好在学校图书馆和便利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各种校园讲座和论坛也为我们搭建了连同社会的桥梁……主动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应该成为我们的学习策略,这样才能避免成为远郊大学城里被“圈养”的池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