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最近有一个新举措,每班聘请10个家长持证上岗走进阅读课堂,给孩子们上阅读课。有关专家说,家长进课堂上阅读课,有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0月14日东南快报)
如果一个家长是热爱阅读的,在家里有亲子共读的习惯,到学校来与孩子们分享家庭亲子共读的故事,也许比较妥当。但要从每个班级挑选10个胜过语文老师的家长来开展阅读课,估计是有难度的。如果家长的阅读课不能胜过语文老师,那么,这样的家长课堂,就可有可无,甚至可以取消。
家长进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丰富学校的课程。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家校交流互动。但是,家长进课堂到底该讲什么才让孩子最受益?这是需要慎重思考的。
早在2012年秋季,我们班的家委会就主动提出要来学校上课。我觉得是好事,因为当今的家长,尤其是像我们杭州城里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的高学历家长,有不少家长是博士、博导、企业家、艺术家,等等家,这些长从事各行各业,各有本领,他们身上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首要的问题是,家长课堂的时间从哪里来?如果占用语文课,显然不妥。这是我的专业,一般情况下,家长很难比我讲得更好。除了语文课,我每周还有两节思想品德课课。于是,我们决定拿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思想品德课当家长课堂,定名为“第三课堂”,以便区别于学校的“第一课堂”和校外的“第二课堂”。
“第三课堂”有了时间保证,家长们进来讲什么呢?我们提出四个原则:第一,老师能讲的,家长不讲。换句话说,家长课堂要讲老师所不能讲的。第二个,要讲孩子能受益、能接受的。第三,要讲家长熟悉的,甚至是擅长的。如果个别家长实在没有特长,可以邀请有特长的亲朋好友来上课。第四,尽可能让孩子学会动手、实践,突破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
譬如,2012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有关“世界末日”的讨论。我们有一位家长是浙江电视台的编导,他们正在制作这样一档节目。于是,她就来给孩子们讲解“世界末日”的来龙去脉。再如,有一个家长是银行行长,她就来给孩子们普及一些基本的货币知识,给孩子们讲了一节《银行里的钱从哪里来》……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位妈妈是酒店专门做寿司的员工。那天,她邀请了好几个同事,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寿司材料,教孩子们如何做寿司。做完后,孩子们享受着亲手制作的寿司,开心得不得了。
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是在校内课程中无法接受到,又非常有意义,所以特别受孩子欢迎。甚至可以说,每一次家长课堂都能满足孩子们某一方面的好奇和渴望,都能让他们得到一次全新的体验。在一周五天程式化的课程表中,家长课堂成了最新鲜、最充满活力的一节课。
具体操作上,既然是家长课堂,就要以家委会作为组织者,可以有一位家长专门负责家长课堂的联络和安排。首先是家长自愿申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家长课堂对于家长来说是没有义务的,所以不能强制,不能给家长压力,否则不能长久。第二,家长申报之后,家委会进行排课,一般提前两周通知。第三,接到上课通知的家长,要一周前备课,拿出简单的上课方案,交给班主任审查。第四,班主任审核通过,家长才可以上课。第五,家长上课的时候,班主任要现场听课,帮助家长组织课堂。最后,班主任要现场点评和总结家长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
家长课堂运行四年,经历了两届家委会,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操作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家长能够了解学校、课堂和孩子,老师也能了解家长和家庭教育,形成一个家校互补的教育共同体。
家长课堂是对学校课堂的一种补充,而不是着眼于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门技术的学习,它是一种完全开放的课程。所以,家长课堂是立足于“教育”,而不是“教学”。像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的家长课堂,局限于阅读课堂,这实际上是把家长的弱项引进课堂,却把家长最具优势的教育资源拒之门外,实在可惜。
学校教育引进家长课堂,不单是为了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着眼于时代的要求和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的“家校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