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化解家长联名驱赶多动症学生的尴尬

9月16日,中国青年报以《一个人的教室:2000万多动症儿童的实验田》为题,选取正在读三年级的浩浩为典型,深度报道了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困境。家长们担心多动症儿童影响自己孩子学习,采取围堵学校、联名要求等方式驱赶浩浩出教室,令人感慨万千。

看罢这则新闻,不由想起女儿班里也曾有一位类似的多动症儿童,女儿回家之后经常诉说她的种种“罪状”:故意用力把同学推到;用铅笔戳人;把口水吐到别人的茶杯里……对于这位特殊的孩子,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与包容,很多家长也与老师一起引导孩子学会接受特殊的她。然而,当老师费尽千般努力依然鲜有改变,家长们也切身感受到自家孩子无故遭受伤害的痛楚时,这位特殊的孩子最终在种种压力下选择了转学。

毫无疑问,2000多万多动症孩子是亟待关爱的特殊群体,家长们的“驱赶”的确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或许,舆论还会谴责家长们缺乏人文关怀,太自私。

不可否认,教育应讲求人文关怀,社会应呵护患有多动症的孩子,谁都无权剥夺他们的受教育权……因此,家长们的行径于情于理于法,都极为不妥。

然而,因为捍卫一个人的受教育权而影响、妨碍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这似乎也不是公平题中之义。我们需要的不是道德审判,而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寻求具体有效的现实举措。

以笔者之见,要想有效避免多动症孩子遭受“二次伤害”以及他们所引发的“次生伤害”,可以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来区别对待。对于患有严重多动症的孩子,不应该由普通学校承担教育任务,让正常的孩子“陪绑”,可以开办专门的学校或机构接受这些孩子,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发达的今日,这应当不算一件难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动症  多动症词条  驱赶  驱赶词条  联名  联名词条  化解  化解词条  尴尬  尴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