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师倒了,“社会精英”能站起来吗?

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撰写的一篇文章《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引起网友热议,文中说,“这个国家大概就是这样子的了:屌丝们在优衣库的试衣间里狂欢,中产们在股市的跌荡中沉沦,精英们在王林的会客厅里堕落”,“与王林合影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已经被枪决的贪官,无论是马云、何鸿燊还是曾荫权,无论是李冰冰还是赵薇,都没有被嘲笑、污蔑的必要”。

这是一篇令很多一直关注吴晓波先生的网友感到困惑的文章——几乎就是在赤裸裸地为与王林合照的一众“精英”洗地,把他们拜见“气功大师”王林说成是纯粹的“好奇心”。然而,这种为“精英”行为辩白的文章,恰恰暴露出存在于我国“伪精英群体”中的“伪精英意识”,他们自认掌握着社会更多的权力、资源,就是“精英”,并高高在上,把自己视为“上流社会”成员。

高官、企业家、影视明星,就是社会的精英吗?从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力看,他们似乎是精英,可是,这是以身份、财富、权势、资源定义的“社会精英”。如果这就是“社会精英”,那么,所有人追求财富、权势、资源的过程,就是成为“社会精英”的过程。而这样的“社会精英”越多,整个社会也就越发功利,所谓的“精英圈”,就成了权势圈、资源圈。在我国,“成功学”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有一大批渴求快速成功成为精英的人群。而且,“精英”是拥有更高地位、更多权力的阶层,因此,其要比普通百姓高人一等。进入“精英”圈,就会有精英的社交群体,精英的生活,精英的情趣。

我国当下的“精英”概念,就是“成功学”定义的“精英”,而围着王林大师的“精英们”,都是非富即贵者。王林事发后,这些“精英”和王林的合照,被网友晒出、加以嘲讽,如果这些“精英”,真有那么一些“精英意识”,就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然偏离了“社会精英”的要求,没有做好精英的示范,应该为之感到脸红,并诚恳致歉。可是,“精英”们似乎并没有这种意识,反而是一个靠自己努力打拼进入“精英圈”的作家,终于坐不住了,担心这样的“精英”形象会被败坏,于是站出来维护“精英”们的形象,指责嘲讽“精英”的行为是下流社会行径。——这是“精英”们对上流、下流社会的自定义,或许在他们看来,“精英”拥有定义社会的特权,只要是“精英”的行为,就是高尚的,即使是去拜见气功大师,也是出于探索生命的好奇心。如此一来,“精英”会成为整个社会最没有底线的群体。这样的“社会精英”和“精英社会”是怎样的呢?“精英”们不妨去调查一下,我国有多少人会认为他们是真正的精英。

从本质上说,这样的“精英”是“伪精英”,由这些“精英”形成的群体是“伪精英群体”,他们贡献给社会的更多是急功近利追求财富的功利价值观。而真正的社会精英,有三个基本特点:能力杰出、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有深厚的平民情怀。我国当下的“精英”们,具有杰出的能力,这一点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平民情怀方面,却有太大的差距。不少“精英”,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择手段追求成功,从“草根”奋斗突围之后,转眼就以拥有更多特权而自豪。一个社会精英,不是要看他有多少财富、多显赫的身份,而要看他对社会有怎样的责任感和付出,他是不是把自己视为特权阶层。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精英要以自己的杰出能力,去推进社会平等、自由、公正。在进步国家和社会,一个在偏远农村做公益的人,也是社会精英,而那些驾着豪车、穿戴奢华者,只不过是多有一点钱而已。

吴晓波的文章,其实传递出深厚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精英意识”,而他本人显然也是以“精英”自居。说实在的,败坏我国精英形象的,正是这些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的“伪精英们”。中国社会要走向进步,需要消除这种以身份、地位论“精英”的“伪精英意识”,需要多从社会责任、平民情怀去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精英意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师  大师词条  精英  精英词条  起来  起来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