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均衡这盘棋有几种下法

说到均衡,人们多会想到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均衡是各级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这个学段的教育,算得上是中国教育的分母,基数大,学校多,师生数量多,历史欠账也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老友周君,在西南某大市主城区教育局长任上,殚精竭虑,力推均衡,屡有创新。每次见面,他都要展示得意之笔。前些日子,我们再聚,他却道出了心中之困:

困惑一: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看涨,孩子上了好小学,接着就要上好初中,然后是好高中。需求递进的速度太快,优质教育的供给跟不上。

困惑二:区域教育的名声越大,慕名而来的外来务工子女就越多,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有点应接不暇。

困惑三:当地政府一半的财政收入用于教育,但投入的力度远远跟不上上述需求的速度。

周君的辖区多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屈指可数。中职数量和规模根本无法与高中相提并论。这样的棋局怎么走?无非是沿着公办学校的升学台阶层层攀升。越往上,大家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越高,对升学率的要求就越高,攀比也越甚。周君甚是努力,倾心而为,有求必应。于是,初中、高中如同摊大饼般数度扩张,该区基本步入“上好中学,考好大学”的棋局。“上好中学,考好大学”自然成为当地家长评价教育的重要指标,于是周君的背上驮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一旦升学的指标低于相邻区县,他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样是区域教育,同样推进均衡,广东顺德则另外谋篇布局,在区域教育结构布局上寻找突破点。

顺德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的老大,每个街道的经济体量都很大,有的甚至超过了西部一个地级市。有产业,就有人才需求。顺德教育顺势而为,教育结构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每个街道布点一所初中和一所中职,中职的专业依街道产业集群来定位。比如,在生产空调为主的街道,中职定位于空调服务;以陶瓷或家具为主的街道,中职开设相应专业。

有了这样的教育布局,顺德的孩子们就多了一种选择,或考高中、上大学,或上中职学技能。教育局长则手控阀门,随时调节两边的流量,使之保持均衡。

有了这样的布局,考高中、升大学的路上就少了一半人,政府集中力量建设这半数的中学,质量和升学率提高很快。满足了多个层面的教育需求,顺德教育满意度顺势提升。

均衡路上各有高招,深圳宝安则是跳出基础教育的棋局,在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比例上下活棋,盘活区域内教育资源,走向均衡。

宝安开放较早,外来人口多于当地居民。起初,当地公办学校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外来孩子上学,政府也无力再建新校。怎么办?开放地区比较开明,索性放开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以缓解公办教育的压力。一时间,各路财神纷至沓来,民办学校遍地开花,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新学校。政府分文未出,调动社会资源,化解了外来务工子女的上学难题。当然,迅速崛起的民办教育参差不齐,政府再度出手,撤并了一些规模小、不达标的学校,民办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扶持好民办教育,政府则腾出手来,重点支持、发展和壮大公办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宝安的教育结构呈现出公办、民办教育两强并列,和谐共融的发展势头。

利用政策杠杆调节公办、民办教育的比例结构,采取“放水养鱼”的做法扶植民办教育,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宝安的棋路很巧。

在推进教育均衡的路上,没有固定的程式,基层的多种探索从多个维度逐渐丰富着均衡的内涵,值得关注。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一,均衡的路径也不同。跳出基础教育的单一维度,从多维角度入手,从系统的战略层面谋篇布局,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同发展,中职与高中齐头并进,已是基层教育局长们的共识。当然,这样的谋篇布局需要创新的智慧和胸怀。如果一个区域排斥其他类型的教育,又不能容忍民办教育长大,那么这个区域的棋局必然陷入僵局,均衡的路上会阻力重重。

从战略层面来思考,从多维角度来布局,区域教育均衡其实就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生态,强调的是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和谐共生共长。当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进入良性循环时,均衡之路行走起来可能更快捷、更顺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均衡这盘棋有几种下法  下法  下法词条  均衡  均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