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发布消息,今年,内蒙古要加强政府部门协作,采取果断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毫不动摇地治理高考移民。其中,涉及公职人员伪造身份的,将严肃查处。经相关部门核查,相当多的移民家长为河北省的公职人员,许多还是领导干部,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子女在内蒙古空挂高中学籍。(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内蒙古作为高考移民最大的受害省区,在打击高考移民上力度不可谓不大。2014年以来,内蒙古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此外,在高三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库中,有区外身份证号的考生10932人未参加高考报名。此次又指名道姓地披露河北省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显然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高考移民是通过非法移民方式,一方面在户口地接受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一方面在移民地抢占国家分配的优质高校教育资源,给移民地学生带来了严重不公。教育部多次下文要求严查这种伸向教育薄弱地区的“权利侵犯”。但是笔者认为,内蒙古此举很可能无法达到严肃查处的目的,反而会让自己深陷其中,焦头烂额。
从数据上分析,内蒙古的空挂学籍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要从庞大的异地学生人群中顺利筛选出空挂学籍的学生,光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有限人力,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上,因为成功空挂学籍需要有政府领导、公权单位、户籍部门、教育行政、接收学校等各单位的配合,上下联动,各个利益链条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在严查工作中,很少有人愿意“缴械投降”,除非“运气不好”,倒霉被查。
既然内蒙古下决心要为本省区考生谋求公平,那就要“严”出个样子来。查到一起,处理一起,不妨“痛下杀手”,将伸向教育薄弱地区的权力黑手连根斩断。不仅要坚决取消“空挂学籍”学生的高考资格,更要查查每一个空挂学籍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籍准入过程中涉案的公职人员,并把这些详细信息在官方网站进行公布,反馈给教育部和户口地省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必须让教育上层、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看清楚,哪些公职人员和领导干部在顶风作案,破坏国家教育公平政策。
空挂学籍和高考移民的实质是权力的任性。运用政府信息公开来遏制权力的任性,也是党和国家对公权力管理的基本要求。 对此,何不祭出信息公开这一利器,让那些胆敢在背后使用公权力破坏教育公平的人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