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化名)的爸爸在外地出差,家里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人。早晨起床后,上小学一年级、7岁的他推开卫生间门,看见妈妈倒在地上,叫她没醒,没有拿起妈妈的手机先找爸爸,而是拨通了杭州市120急救中心电话。由于拨急救电话及时,120做心肺复苏后,妈妈的心跳得已恢复。(5月22日钱江晚报)
这个7岁娃好可爱!当发现妈妈晕倒了,第一时间拨了急救电话,而且用简单的一句话把事情和家庭地址说得很清楚。不仅如此,做完了这些,还知道给老师打电话请假。在这种危急时刻,小明处理事情的冷静和得当,让人诧异之余,更是让人佩服。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理意识这么强,这和大学生让家长坐飞机送感冒药、小学生误把老鼠药当谷粒吃之类的事比起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都走进了误区。为了追求分数,对孩子进行“圈养”。孩子的生活几乎跟社会隔绝,生活能力极度萎缩。在千钧一发之际,能把事情处理得如此完美的小孩真是凤毛麟角。在应试教育如此猖獗的大环境下,为什么还能有这样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很有必要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
小明说,自己以前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些处理办法都是学校里教的。所以小明的“脱颖而出”,尽管还不能说明他就读学校的整体教育有多么成功,但可以从这个个案看出小明就读的学校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只“盯”在分数上,在教孩子学习文化课同时,对孩子进行了生活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是很成功的。我们在通盘掌握学校的全面教育之后,从学校的生活教育切入进行挖掘,如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内容有哪些,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的,学校怎样处理学习文化课和进行生活教育的关系的等。社会教育也有必要挖一挖,如小明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还经常去哪些地方,接触哪些人。自我教育也可以了解一下,如孩子喜欢读哪些书或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
有其果必有其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真诚地希望媒体从关注当下教育、关注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对这件事做一下后续报道,解决上面的疑问,让人们知道这个好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虽然教育是很复杂的,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仍认为这件事具有十分典型的教育意义。这件事为当下的教育增添了一抹亮色,如果我们把其中的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对家长、老师、学校一定会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