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各种资讯,就绝对阅读量而言肯定前所未有。但是,随着手捧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国人的读书量却令人堪忧。成年国民201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即便拿起书本,也大多是通俗化、感性化读物。
应该说,人的本性之中就有着对通俗感性事物的天然兴趣,加之资讯传播的空前发达,这类刺激眼球的信息充斥于各种媒介,便导致了阅读的严重感性化现象。人们的眼球被各种感性有趣的东西牢牢吸引着,知道了很多可有可无、缺乏内涵与价值的“快餐式”知识,形成了人们常调侃的“有知识没文化”现象。对此,余秋雨先生曾如是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孔子、老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我们当代人的脑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满,即便拥塞的全是精华,也必然导致交通堵塞、营养过剩的死疾。”此话虽有失偏颇,但“当代人的脑子已被文化垃圾塞满”的警示却值得我们深思。
更可怕的是,沉湎于感性化的阅读还会导致心灵的退化。一位心理学家在谈到读书的重要性时曾做了这样一个比喻:人的心灵就如同身体一样,也需要摄取营养,而书籍就是供给心灵最重要的精神养料。在身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人需要摄取不同的食物,心智的发育也同样需要更新养料。举例而言,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以母乳和奶粉为主,但长到一定阶段必须逐渐向食物过渡,以期补充丰富营养成分和锻炼牙齿。否则,除了营养不良之外,更将导致牙齿咀嚼功能的退化。
同样的道理,对于年纪尚幼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而言,感性化阅读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尤其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长期沉湎于感性化的阅读之中,只图一时之快,缺乏应有的思考和探究,将会导致理性思维能力的退化。对此,武汉大学教授赵林便不无忧虑地指出: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的进化过程才发展出理性思维能力,然而目前这种感性化、平面性、视觉效应化的阅读方式正在快速地消解着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把人们引上一条从人到动物的退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