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四年写10万字读书笔记,这个要求很“硬”吗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工作人员刚好送来《中国教育报》。在评论版看到《硬性要求读书非良法》一文,观点摘录如下:

①照规定,学生每个学期都要完成1万字的读书笔记;

②自称是陕师大的一名学生日前在网络发帖求助,称学校在毕业前需要交10万字的读书笔记。通过网络咨询,如果找人代写,需要花费好几千元的费用。

③完不成8万字的读书笔记,固然有学生倦怠的主观原因,学校也应反思要求读书笔记字数的做法是否恰当?

④发读书热情也好,培养阅读习惯也好,外力的硬性要求终究只是一时之策,不是长久之计。

⑤在互联网时代,如开展手机阅读、电子阅读,或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举行阅读大赛等,这些都优于要求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

⑥高校管理者们还要用更多智慧,采取更多柔性措施。

读罢有几点感想:

第一,大学四年1460个日日夜夜写10万字的读书笔记,每天平均写68个字,这是一种让人无法承受的负担吗?曾经有个自由撰稿人跟一位文化人谈阅读和写作的问题,文化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说太忙没时间阅读和写作。自由撰稿人大发感慨:你不忙阅读和写作忙什么?同样道理,大学生不忙读书忙什么?

第二,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们绝大多数是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10万字的读书笔记还要请人“捉刀”,那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充分的准备吗?不禁想起朋友分享的一条微信:照片上是大学教室里学生齐刷刷地扒在桌子上睡觉,下面有一句话——“你不失业谁失业!”

第三,网络时代就不需要“手不释卷”了吗?考虑“年龄和阅读特点”就任由青年学子成为“低头族”吗?要知道,网上阅读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伪阅读”。

第四,任何方式(包括该文提供的“阅读大赛”)都是形而下的,根本的问题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被读书笔记弄得像热锅上蚂蚁的人,阅读状况会好吗?

第五,全国那么多高校,我们好不容易看到陕师大有明确的读书要求,这实在是让人欣慰的。但消息引发的不是赞誉,而多是“热议”,这正常吗?当然,“热议”也是好事,说明有人关注。但是关注不能是“少见多怪”,不能因为大家都对阅读不闻不问,而去质疑那些真正关心阅读的人。

第六,我们经常是“往炉灶里加一把柴草,又往锅里加一瓢冷水”,所以永远也等不到把水烧开的那一天。任何一件事情还没来得及贯彻执行就在口诛笔伐中偃旗息鼓,这也是问题所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要求  要求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