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候鸟”如何才能告别集体迁徙

“两会”在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点,不少代表委员已经准备了相关的建议或提案。这让笔者想起前不久媒体报道的“穿梭两省市的读书娃”,学校开学了,他们又该踏上迁徙之路了吧。

据报道,在北京西站和衡水火车站,几乎每个月都要迎送几百个穿梭两省的读书娃。最小的甚至还在上学前班。这些孩子大致有个共同特点,父母是在京打工的非京籍人员,“五证”不全,在京求学无门,想上个好学校更是难上加难。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能在北京高考,迟早要送回老家。于是,家长们反复权衡,最终作出选择,将孩子送到衡水上学。每月放假回京一次,“待上几天”, “总好过把孩子扔在老家当留守儿童”; 当然,家长们选择离北京不算太近的衡水,几乎都有更务实的考虑。他们愿意相信,舍弃朝夕相处的陪伴,让孩子在高考成绩负有盛名的衡水上学,“今后高考上不吃亏”。 这是家长们最大的希望,也几乎是唯一的安慰。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变成了一个跨省上学的特殊群体,他们每次回家都算得上一次规模不小的集体迁徙。而在这一月一次集体迁徙背后的艰辛与无奈,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甚至是学校老师,都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小候鸟” 告别集体迁徙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让小“候鸟” 告别集体迁徙,关键是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教育,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应给城乡孩子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给城乡孩子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只有给城乡孩子提供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公平和公正。因此,面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各级政府尤其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间的教育差距,让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公平接受教育。

二是应让流入地政府负主要责任。这是因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上学不是“择校”,而是由于父母工作地点的变化而随迁就学,与其他市民工作调动子女转学并无不同,也与那些工作地和居住地并未变化,仅仅是为了子女上更理想的学校而“择校”有本质区别。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流入地政府不仅应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提供经费支持,而且应是主要的财政供给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当然,为了合理分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成本,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城市,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比较慢、财政困难的地方和城市,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设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资金,分担流入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而决不要将负担转嫁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身上。

三是应以城市公办学校为主。城市公办中小学,均是由政府财政举办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公民。城市的公共教育资源不仅属于城市居民,也应属于那些未能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如果说城市居民的子女可以享受公共教育资源,那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有权享受这一资源。况且,当前京津冀正在推行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国各地也都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而教育的一体化应当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政府应规定开放所有城市公办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以根据其居住地选择就近入学,这些孩子进入公办中小学后,应有正式学籍,并在评优奖励,竞赛活动,升学等方面和城里学生享有统一的权力和标准,以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所遭受到的歧视,为他们提供均等的接受教育机会。

四是应对接收外来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强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以“公办学校为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目前对于北京等大城市来说短时间仍难实现。在现代社会,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并不一定非要国家承担,也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大多建立在公办学校辐射不到、进城务工人员密集的区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校的供给不足,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更应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

为此,应改进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对同一城市内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即不分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按照其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拨付相应的经费,并对办学条件差的民工子弟学校倾斜。当然,在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同时,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行为,提升其教育能力,给予其合法地位,但这种规范不是简单地取缔。流入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本地公办学校最低的办学标准,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资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应千方百计使其符合要求,想方设法缩小同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发展差别,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间均衡发展,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的子女一样都能公平接受教育。

总之,“小候鸟”能否告别集体迁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只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公平接受教育,问题就不难解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迁徙  迁徙词条  候鸟  候鸟词条  告别  告别词条  集体  集体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教育评论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要找准路径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全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教育,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