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明确提出,学校不能给家长增加作业方面的负担,这无疑是优化家校关系的良性模式。但是,孩子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校共育不仅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学校不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等于家长就不会参与孩子的作业管理。在孩子的学习日益被重视、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现实语境下,家长必然会主动关心孩子的作业问题。
但是,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管理,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家长不是“编外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的主要职责是,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助,比如提供安静的作业环境等。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提醒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避免拖拉。
冷静分析,家长在参与孩子作业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焦虑不满情绪,绝大多数是源于孩子的作业质量。孩子作业“写得慢、错得多”,再有耐心的家长也难免会情绪失控,容易出现不理智行为。相反,如果孩子的作业管理能力较好,完成得很快而且质量高,家长就会很有成就感,自然不会对孩子的居家作业情况感到不满。
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家长的作业焦虑问题,首先要为孩子赋能,提高他们的作业管理能力。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孩子的功课内容多,如果写作业的过程拖沓,就会把作业时间拖得过长,让家长产生焦躁情绪。为此,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培训,通过约束性安排,比如规定孩子多长时间完成一份作业,有效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专注度。对孩子来说,写作业是非常枯燥的过程,容易被周围的事情干扰,从而降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居家学习为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训练自己的专注度,让他们养成沉下心来学习的习惯,孩子能将注意力锁定在作业上,作业的错误自然会减少,其作业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