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提高小学生体质不能仅靠“挂钩毕业证”

3月10日,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下发《南通市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自202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小学毕业生体质测试,综合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测试成绩计入学生体育综合成绩。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不得颁发毕业证书。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3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小学生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消息一经传出,当地家长群即“炸了锅”,也引发了社会的讨论。事实上,南通市此次改革并不是凭空而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据了解,目前国内存在一种“四年级逃离”现象,即很多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逐渐离开了运动场,减少了体育锻炼。“小胖墩”“小眼镜”的比例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明显增加。从关注学生体质提升、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看,“体测不合格不发毕业证”不仅对治理“四年级逃离”问题极具成效,还能从根本上调动家长、学校和教师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但是,一纸小学毕业证恐怕担不起全面提升学生体质的重任。一方面,在目前的义务教育大框架下,小学毕业证是否发放,不仅不影响其初中升学,对以后的发展也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不发小学毕业证虽然很具眼球效应,但无根本性的约束作用,靠此来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恐怕不如把成绩搞好、多获证书及特长得到认可等更容易让家长和社会关注。另一方面,小学生体测标准门槛并不高,除了体质特别差的学生外,要达到60分并不是难事,在考前短期内练习就可达标。因此,简单用体测成绩确定是否发放小学毕业证,并没有实际性的“撬动效应”。

小学生体质水平整体下降趋势让人担忧,除了看得见的学习压力压缩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还有国家规定的“每天一小时”落实质量不高、体育锻炼趣味不浓、学生自主活动占比较小等一系列原因。目前,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主要有体育课和课间体育锻炼两种形式,且多为统一授课,或者模式化、机械化、简单化的集体锻炼,学生并不喜欢。要真正提升小学生体质,最重要的是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

由此观之,改革目前的学校体育锻炼方式、体育授课方式及校内体育活动内容,恐怕才是提升小学生体质的主要抓手。一方面,要坚持运动技能技巧、健康知识教育与自选运动和活动性课程、竞赛性课程、校外自由体育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让体育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每天一小时”和开足开全体育课政策,将校内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设施资源结合起来,让体育课丰富起来。

更为关键的是,要科学改革评价体系,将体育素养纳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之中,按照等级进行评价,并通过相似运动项目选考等方式,让不过关者补考提升,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动态调整。这样的评价体系,会让家长和社会重新审视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不至于陷入重智轻体、重智力发展忽略身体素质的误区,比“不发小学毕业证”的效果要好得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毕业证  毕业证词条  挂钩  挂钩词条  体质  体质词条  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