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牵动国民神经。最近,两部热播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和《小舍得》反映了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不仅把观众的注意力聚集在低龄教育阶段,而且暴露了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偏差问题——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剧中人心目中所谓“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获得升学率最高的学校或班级的入门券,然后考出最漂亮的成绩。唯有如此,家长才能安心,孩子才能有自信心。即使是那些具备足够经济条件、家庭基础,完全可以因材施教的父母,也不能免俗,偏偏只看重分数。(4月20日 光明日报)
教育焦虑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有孩子的家庭都有教育焦虑,只是焦虑的程度不同而已。教育焦虑蔓延到影视剧未必是坏事,或许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对治愈教育焦虑起到推动作用。
治疗教育焦虑,既有“大处方”,也有“小偏方”,但“药”到“病”未除,原因在于开“方子”时没有跳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维,开出的“方子”不“对症”,只治标,不治本。治本的根本是找准“病因”,即产生教育焦虑的根源。否则,无论是“大处方”还是“小偏方”,都只能止“头疼”或“脚痛”。
教育焦虑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笔者看来,是“二唯”,即升学唯分数、用人唯学历。“二唯”如同“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许多人的出路,使其发展与上升的空间受限、受阻。
升学唯分数,令家长焦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以分数为录取依据。只有考出“最漂亮的成绩”,才能就读重点学校或名校。“分数”成为重点学校或名校唯一的敲门砖,家长必然重视分数,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提分,也必然会因孩子分数下降、名次下滑而焦虑。
用人唯学历,令家长焦虑。如今,用人单位招聘时先看出身,有的用人单位和企业设置的学历门槛很高,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有些单位要求第一学历是985、211院校,非985、211高校毕业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路坎坷,处处受阻,甚至被歧视,家长和考生对名校情有独钟,因担心孩子考不上名校而焦虑,也在情理之中。
随着教育“内卷”越来越严重,家长的教育焦虑也越来越严重。不是家长不愿意因材施教,而是“二唯”不允许家长因材施教。家长一旦免俗,孩子就会被“太行、王屋二山”挡住出路,失去竞争力。
缓解教育焦虑,需从破除“二唯”入手。“二唯”破除了,升学的路径多了,学生就业的渠道宽了,教育焦虑的程度自然就轻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破除“二唯”并不容易,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建立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多一把尺子,学生就多一条出路,就不用再挤“独木桥”争抢名校的“入门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