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保时间、提质量,“睡眠令”方能落地开花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注意力、自控力和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诱发各种疾病,甚至会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针对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这一普遍性问题,4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了让学生睡得足、睡得好,各地先后出台了地方版“睡眠令”。各学校也积极行动,采取了诸如减轻作业负担、调整作息时间、推迟到校时间、增加午休时间等措施。在落实“睡眠令”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要树立系统思维,不能各自为营。《通知》强调,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落实“睡眠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社区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学校、家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诸多要素。在这个系统中,学校是组织者,教师是指导者,家长是协同者,社会各方是推动者。落实“睡眠令”不能各自为营,要协同行动,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在关键环节形成合力,才能确保实效。

其二,要综合治理,打好组合拳。日前,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发起了话题调查“是什么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结果显示:排名第一的是课内学业,其次是电子产品等娱乐诱惑。此外,还有课外补习增负、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学业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睡眠的“头号杀手”,但并非唯一因素。然而,当前学校采取的措施多停留在“调整作息时间”“减轻作业负担”上,尚未形成较完善的睡眠管理与指导制度。

落实“睡眠令”,学校不能只在“调整作息时间”“减轻作业负担”上下功夫,还要打好组合拳,在“手机管理”“提供午休设施”“睡眠监测督导”上下功夫。加强家校合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作业管理”“睡眠教育指导与管理”“睡眠质量监测督导”等相关制度,方能将《通知》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三,保障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关注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在保障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关注睡眠质量。 

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因主要指睡眠环境,内因主要指情绪及心理因素、睡眠行为和睡眠习惯等。因此,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的同时,学校和家长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此,已有部分地区、学校进行了有益尝试:郑州和深圳为学生设置“午睡房”“午休折叠床”,创造良好的午睡环境;有的学校开展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青岛第五十七中学家校协同,指导学生做自己的“时间管理师”,以避免浪费时间或熬夜;绍兴诸暨市实验小学发放《“睡眠令”告家长书》《“睡眠令”承诺书》…… 

落实“睡眠令”,各地各校要树立系统思维,既要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睡眠质量。只有把“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12字方针落到实处,“睡眠令”才能落地开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保时  保时词条  开花  开花词条  落地  落地词条  睡眠  睡眠词条  质量  质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