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待学生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在学校,总有一类“佛系教师”,只求做好最低程度的分内之事。这样的想法给教育变革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视。“佛系教师”是以怎样的心理对待学生的呢?
第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将学生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忽略了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家教、智力、兴趣、意志、学校教育等,成绩有优、良、差的分化实属正常。面对这一现实,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又会对其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名师深谙教育规律,工作热情高,教学技艺精湛,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佛系教师”也不在少数。
“佛系教师”对教育规律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多停留在感性、经验层面,缺乏科学、系统、理性的深层理解。评价学生时,他们往往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冷落成绩落后的学生。“佛系教师”看重学生成绩带来的利好,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不仅要与其他学生横向比较,更要将学生的现在与从前纵向比较,只要学生有进步、有改变、有亮点,就应该及时鼓励、表扬。
第二,因害怕担责,不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打架闹事、不写作业、随意旷课、以自我为中心……面对这些难教的学生,“佛系教师”总是缩手缩脚、无计可施,不用说严格“惩戒”,连说话语气重了都怕学生情绪崩溃。
与其冒着风险管教那些不努力、不求上进的学生,还不如安安稳稳度过当下的生活,这就是目前“佛系教师”的工作心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教师不“为难”自己,也不“为难”学生,又怎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呢?
第三,缺乏卓越的教育理想,出现了“甘愿平庸”的观望心理。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表现就越好。教育理想、教育方法对学生成长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想要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方法,教师要花时间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将其转化为教育成果。“佛系教师”没有这样的魄力,更没有这样的决心,他们的教育理想甚低,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可喜的成绩、能被领导认可即可,至于学生将来能不能成才,不在当下考虑的范围。“别人怎么做,我便怎样过”,以观望的态度对待教育,“佛系教师”又怎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师的心态决定了教育行为,教育行为又影响着教育质量。基层教育要获得更好的发展,“佛系教师”要改变心态,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