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学业打底子,大学生创业才有底气

大学生“学业”与“创业”是否存在矛盾,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是看作为创业者的大学生自身是如何处理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创业”需要“学业”作为基础,知识就是力量。

我目前在读研,但也有过大四期间的找工作经历。我们班是文科班,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很少。真正去创业的同学更少,几乎只有一个,那位同学选择的创业方式是回家乡开办了学习培训班,更多的同学是选择了考编制或是进入企业。

大家为什么不去创业呢?我想,这可能与培养方式有关,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否仅局限于适应自己所学专业的“专才”,而忽略了创业教育?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有关创业的课程,以我的专业为例,专业性质和公共管理相近,纵观四年的大学课程,几乎没有专门为创业而开设的。当然,不排除有的课程内容会涉及到创业。例如,在学习管理心理学时,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模拟组建自己的公司,提出公司的发展理念等,在课上交流,但这种交流仅限于同学之间,当我们提出对公司的一系列设想后,并没有专业的有创业经历的人来指出不足、进行指导,以激发我们将这种创业的想法延续下去,或是在日后将这种梦想变为现实。观察学校周边,因为是大学城,也有很多毕业后留下创业大学生,他们努力奋斗,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学校不妨邀请近在眼前的、正在努力创业的年轻人来谈谈他们的经历。对大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创业教育。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引导大学生创业,我想通过课程的多样化或者讲座,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或是近距离接触到创业人士,听取经验和指导,这样会更好。

如果学校在开设相关创业课程上确实存在一定困难,那我们不妨可以拓宽引导大学生创业的途径,例如,利用学生组织的号召力。我们也看到很多学生组织也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无论设置比赛的初衷为谁,但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组队,提出创业设想、甚至初步实施设想。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比赛,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然而大家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谁是胜者上,是否有想到过为那些落选的小组指点一二?以避免抹杀掉他们的创业热情,缺乏创业经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这种释放着年轻活力的创业热情。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的支持,选择创业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学校要与时俱进,构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网络一体化,在这其中,更要注意的是尽力去保护他们的创业热情,因为这份热情张扬着年轻的梦想,因为年轻不怕跌倒。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打底子  打底子词条  有底  有底词条  学业  学业词条  创业  创业词条  大学生  大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