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多条腿走路”破解乡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为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也多次提出打造“面向人人”的“大美育”,但师资短板却制约着美育质量的提升。据了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77.8万人,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也由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7.6%,但师资结构性缺编严重。

在教师补充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推动下,乡村学校语数外等主要学科教师紧张状况已经得到缓解。按照生师比、班额比计算,很多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总量已超编,但美育、体育等学科教师依然严重缺编。破解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需要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从长计议,长短结合,“多条腿走路”,精准补充美育、体育等缺编学科教师。

一是实施精准招聘。教师招聘不能只考虑数量要求,而是要根据学校推进学科均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教师招聘计划,分学校、学段、学科招聘,精准补充美育、体育等学科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育、体育等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意愿不强,致使教师招聘“门庭冷落”。对此,有关部门不妨适当降低学历门槛,实行“职”“普”同招,确保招到乡村学校急需的美育、体育等学科教师。

二是实行定向培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从实践层面看,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确实留住了一批优秀学子,改善了乡村学校师资结构。因此,县区政府应进一步推动该政策落地落实,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结合生源变化、教师自然减员及其他渠道乡村教师补充情况,重点考虑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状况,制定年度定向培养计划,定服务学校、定任教学科、定服务时长,以解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之“渴”。

三是推动转岗专任。目前,县域范围内教师总量超编,已出现城市“挤”乡村“饱”的状况。在尊重教师意愿的前提下,选择有一定教学基础的优秀教师转岗,专任美育、体育课,也是较为现实的选项。对于有意愿转岗的教师,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转岗培训,确保他们“无障碍”执教美育、体育等学科。同时,还要破解美育、体育教师边缘化窘境,扫除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等方面的障碍,给这些转岗教师吃“定心丸”,让他们安心教学。当然,也可安排“全能型”教师专任美育等学科。

四是组织优秀教师“下乡”。随着“县管校聘”的推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促进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已成为破解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的重要一招。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由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工作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组成的优秀教师库。根据乡村学校缺编情况,严格对照学段、学科,从优秀教师库中精准选择美育、体育教师,交流到乡村学校任教,缓解其结构性缺编难题。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城市学校教师支教时,也应重视乡村学校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优先选派优秀的美育、体育教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编  缺编词条  结构性  结构性词条  多条  多条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难题  难题词条  
教育评论热门事件

 该有个“坑爹榜”了

一个趣味盎然又意味深长的坑爹故事,在1月7日水落石出。让人嗟叹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也是一个坑爹的时代,更让人费解:为何高官难教子?故事的主角,原广东省科技厅长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