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陆续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标准,校外培训机构“限价令”正式落地。据相关报道,目前各省市公布的指导价中,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最高为每生每课时80元,最低不到10元,大部分集中在20元至50元之间。相比以往动辄上百元的课时费,限价之后的校外培训价格更“亲民”,既极大地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又产生了新的担忧:培训费用降低,势必导致优秀培训教师流失,影响培训质量。
消除家长的育儿焦虑,确保培训市场不因降价而降质,政府在出台限价令的同时,还需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指导,培育优质低价的培训市场,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辅导。
受限于智力发展、学习能力等因素,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部分学生有“补课”的需求实属正常,关键在于如何“补课”。政府出台“限价令”,不是要限制补课,更不是要取消补课,而是要让补课回归公益属性,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实现这一初衷,出台“限价令”后,政府还要对校外培训市场加强监管和扶持。
首先,要及时跟踪“限价令”的执行情况及市场反映。各地出台“限价令”从酝酿到出台历时数月,有的还举行了听证会,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在坚持公益属性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参照平均培训成本,最终确定基准收费标准。但是,“限价令”是否符合培训市场的实际,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校外培训企业维持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收费过低,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进而影响培训质量,政府应对培训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家长虽然反对“天价培训”,但也不愿意用廉价换取低质培训。“质优价廉”是家长的期望,也应该是政府制定“限价令”的目标。
其次,要大力扶持“质优价廉”的培训市场。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管理规范、师资水平高的培训机构,开展公益性学科培训,以确保培训质量。也可以借鉴北京等地的做法,搭建中小学教师在线辅导云平台,鼓励教师组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在线辅导,由政府支付辅导费用。规范学科培训市场,政府既要做减法——减掉“价高质次”的非法培训,又要做加法——增加“质优价廉”的公益培训,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学科培训需要。
再次,要加大对非法培训的处罚力度。“限价令”出台后,校外培训的暴利时代宣告结束,但不排除部分培训机构和个人打政策的擦边球,将“明补”转为“暗补”。据调查,有些培训机构以课外托管的名义行学科类校外培训之实。一些从校外培训机构流出的老师做起了“一对一”上门家教,收费比以前更高。对于此类“暗补”现象,如果不及时制止,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重,政府监管也更难。对于违规补课行为,必须严厉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