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处理好六种关系

日前,教育部举行2021教育金秋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解答了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等问题。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要解决课程教材问题,还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客体,应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该项教育与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寓教育于生活,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居家生活、校园生活、校外休闲中都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育人的关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围绕育人进行。通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自我塑造能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三要处理好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关系。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充分运用到中小学教育中。在充分利用国家课程及教材已选用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整理学校所在地的人文资源,包括传统风俗、乡贤事迹等,整理提炼后,有选择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四要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面向未来,使其与当代社会协调一致,能为当今学生接受。要扣准时代脉搏,高扬时代精神,消除时代隔膜,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共鸣之处,从文化发展脉络与学生兴趣阈的交汇处使劲。

五要处理好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关系。教育内容既要有内在的体系,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确保内容适量、适度,还要尽可能为教育方式的选择创造条件。要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比如,组织学生练书法、学刺绣、练武术、唱戏曲、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影响。另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言传,更需要教师身教,做好表率。

六要处理好教育实施与教育评价的关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信系统,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相应地,实施评价时,既要考查精神层面的传承与发扬,又要关注行为层面的转化,具体而言,可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和学生的行为举止、精气神等来衡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华  中华词条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词条  开展  开展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  关系  关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