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是农民家庭教育期待与县域教育供给互动的结果,是农民家庭无奈的选择。”《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01期刊发的《县域教育“供给—需求”匹配视角下母亲陪读研究》指出,陪读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农民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刻而显著的影响。
该文还指出,近十年来,年轻妇女返乡陪读成为中西部农村的普遍现象。这也表明中西部农村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是家庭教育的进步。同时,母亲陪读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县域教育供给与农民家庭教育预期、家庭分工、教育能力的不匹配。
母亲陪读虽然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若陪读效果好,也是值得的。如何才能做到有质量的陪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孩子陪读问题上,并不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还要注意陪读的方法。
在陪读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学习、生活,如果孩子习惯了这样的安排,就会缺乏自主规划的能力,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订阅各种测试卷、练习册,试图通过题海战术让孩子成为“学霸”,不仅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兴趣爱好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还有的家长没有做好示范,不让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机不离手;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自己在旁边看电视、聊天……这样的陪读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陪伴?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父母或监护人对孩子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
由此来看,父母陪伴孩子成长,仅有想法还不够,还需要加强学习,转变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