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会物品整理、清洗、简单烹饪、种植和购物等,初中会理财、木工、电工和养殖等,大学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明确劳动教育为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不少于16学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1月24日 澎湃新闻)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浙江省教育厅印发《浙江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指南》,旨在推进中小学校劳动课走下课表,实现常态化。
长期以来,在“唯分数”“唯考试”的教育生态下,劳动课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成了可有可无的“表”上课程,致使劳动教育淡化、弱化、虚化。有鉴于此,中小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回答好劳动教育“课程化”之问。
为什么开设劳动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除了劳动课程,课外劳动、劳动周、劳动月、劳动实践活动等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实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根据各学段特点,安排劳动教育课时和内容。
谁来教授劳动课?劳动课走下课表,师资保障是关键。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提高劳动课“专任率”。规模较小的学校,若不能做到教师专职专任,也要安排相邻相容学科的教师兼任劳动课,确保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此外,学校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邀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以及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客串”劳动课教师。
劳动课教什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一方面,中小学校要依标对本安排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中小学校要用教本不唯教本,结合学校、学段、区域等实际,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把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融入劳动教育。
如何评价劳动教育?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劳动教育可能会流于形式。因此,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制定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细则。同时,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劳动过程和结果,把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