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后,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发放新教材及教辅资料。然而,部分地区在发放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同市场上的同类资料相比,有的教辅书质量不高,或价格偏高。在教辅资料管理日趋规范的背景下,如果想让教辅资料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在教辅书的选择上下足功夫。
近年来,在禁止学校及教师私自给学生定教辅资料的“高压线”下,学校、教师违规给学生定制教辅资料的情况越来越少。但面对打着“上级”旗号的“必要资料”,倘若遇到质量不佳或种类过多的情况,学校、师生、家长常常不敢投诉。
解决这一问题,建立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尤为关键。如今,学校层面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情况已基本消失,原因就在于有追究学校及教师违规责任的制度,并在涉及学校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诸多事项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很少有单位或个人敢拿切身利益开玩笑。
因此,要进一步做好教辅资料的管理,应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职能部门要建立教辅资料配发机构问责机制,明确公示需配发的资料清单。如有机构及人员违规,要及时问责并彻查。其次,要把教辅资料的选择权还给学校、师生及家长。譬如,在订购必要的教辅资料时,要多给出几种选择,而非一科一种的“指定”模式。第三,真正落实采购人和使用者应享有的选择权。现实中,教辅资料选择权表面上给了学校、家长、学生,但因为有关部门的“提示”或“建议”等诸多因素,订购者不得不“被动选择”。相关部门要强化管理,堵塞此类漏洞,保证教辅资料订购真正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