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评价制度,3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就《广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自2022 年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占比30%)+统一考试(占比70%)”体育中考模式,体育中考成绩占中考录取总分12%的权重计入录取成绩。
随着体育学科地位的提升和重要性的凸显,体育评价改革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去年以来,各省辖市先后启动体育评价改革,最主要的做法是增加中考体育的分值、比重,以中考为杠杆,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质量和体质水平。
实事求是地说,在现行评价体制下,中考确实更具杠杆效应,借助中考体育改革,达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也极具现实价值。但是,无论是体育评价改革,还是中考体育考试设计,目的不是让学生以应考应试的心态看待、参与体育,不是将体育锻炼细化为“挣分载体”,而是让青少年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体质健康夯实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让学生主动动起来,才是体育评价改革的关键。
广东省拟采用“素质评价(占比30%)+统一考试(占比70%)”体育中考模式,并将体育中考成绩以12%的权重计入录取成绩,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家长和学生知道,体育考试评价不仅仅是中招考试的一次应试评价,还包括过程性的素质评价。其中,素质评价指向“日常参与+体质健康测试”,指向激励中小学生动起来的初衷。
过程性素质评价和中考制度设计确实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动起来”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要充分发挥体育评价改革的作用,还要在如何让学生主动“动起来”上下功夫。
让学生主动、持久地“动起来”,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设置体育活动,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和体质,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既要有常规项目,又要有小众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中。
除了运动项目,还可以在运动形式上下功夫,趣味运动会、趣味大课间等做法值得提倡。要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过程性体育素质评价的设计,比如,让学生参与运动会、课间体育项目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日常体育素质评价的公平,值得尝试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