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要让“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成为催生家长焦虑的“兴奋剂”

近闻某地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幼小衔接”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一对年轻夫妇因孩子没有上“幼小衔接”培训班发生争执。孩子的爸爸认为“幼小衔接”不重要,没有必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培训班;孩子的妈妈则持相反的态度,并反问爸爸,“幼小衔接”不重要的话,为什么教研部门要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研讨活动?

据了解,该地组织开展“幼小衔接”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主要是为了做好“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幼小衔接的教学意识,适当地为孩子们做些入学准备,以便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除了开展“幼小衔接”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的地方推进幼小衔接的力度更大,开展幼儿园与小学结对衔接活动,成立幼小衔接骨干教师联盟,指导各园校组建课堂互通的联合教研、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机制。要求幼儿园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深度探索科学的入学准备工作,要求小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园衔接,努力实现课程形式游戏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实现双向衔接,以保证幼儿顺利完成知识过渡、能力过渡、习惯过渡和心理过渡。

按理说,此类举措本该是“镇静剂”,可以帮助家长缓解小学入学焦虑。可是,对于有的家长来说,这样的研讨活动反而成了“兴奋剂”,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幼小衔接很重要,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就会输在起点,不仅会吃力,还会吃亏,被其他学生甩在后面。为此,许多家长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大班,而是将孩子送到校外“幼小衔接”培训班,一些幼儿园一度出现大班“空巢”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小衔接”研讨活动形成了强化效应,给家长带来了误导——“幼小衔接”很重要,入学准备不能马虎。幼小衔接问题犹如许多家长心中的石头,始终难以落地。“双减”政策实施后,由入学焦虑引发的“学前班热”“幼小衔接班热”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幼儿园虽然出现了“大班回园潮”,但家长的入学焦虑并未得到真正缓解。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大不一样,有些孩子上一年级后可能一时难以适应,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应该理性看待这一现象,并给孩子一定的过渡期。事实上,只要幼儿园、小学按照相关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孩子们上小学后基本都能迅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因此,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进幼小衔接时都要讲究方式、方法,防止家长产生错觉,既要强化幼小衔接意识和推进幼小衔接的主体责任,又要避免加重家长的入学焦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兴奋剂  兴奋剂词条  幼小  幼小词条  催生  催生词条  衔接  衔接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