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遏制“隐性辍学”须上下联动

“人在心不在,名在人不在”,“隐性辍学”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所谓“隐性辍学”,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小部分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的现象。据报道,小学和高中分别有2%—5%左右的学生处于“隐性辍学”状态,初中“隐性辍学”的比例在10%—12%左右。

出现“隐性辍学”现象,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评价的偏颇。长期以来,“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率论贡献”的评价机制一直占主导地位,社会给政府压力,政府给学校压力,学校给老师压力,老师给学生压力,在重重压力之下,学生的学习负担繁重,学校生活单调。部分学生不堪重负,产生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成了众人眼中的“差生”,陷入“隐性辍学”。

二是家教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员流入发达地区务工,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或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或寄居在亲戚朋友家。更有甚者,几个孩子独自在家生活,大的管小的。长期体会不到亲情和父母的关爱,有的孩子成了同学眼中的“另类”,陷入“隐性辍学”。

三是社会的误导。一段时间内,国外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侵入到国内,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观。国内一些媒体、影视的不当宣传,也对孩子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一些孩子错误地认为,不需要勤奋学习,不需要艰苦奋斗,就能“一夜暴富”;一些孩子禁不住诱惑,整日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一些孩子受某些平台影响,美丑不分,蹭流量,搏出位。他们不能沉下心来学习,陷入“隐性辍学”。

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隐性辍学”学生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不可掉以轻心。遏制“隐性辍学”必须上下联动,从根上解决问题。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制定教育工作的评价标准。要摒弃“唯升学”“唯分数”的评价方法,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特别关注特殊家庭的学生,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走访、电访、来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三,家长要尽量克服困难,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定期不定期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

第四,各级宣传、监管部门要对媒体、平台加强管理,对游戏、影视、综艺节目、短视频等加以筛选,实施分级管理。要鼓励平台开发、创作、播放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对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正向引导。

第五,各社区、村居要成立关心下一代的组织,协助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要对本区域内的未成年人登记造册,对有困难的孩子施以援手,并积极与学校配合,引导孩子做好事、做好人,努力完成学业。节假日可以区域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活动小组,开展有益的活动,比如做功课、看电影、做游戏等,帮助其排解孤独情绪。

总之,只有思想重视,措施扎实,上下联动,遏制“隐性辍学”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遏制“隐性辍学”须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词条  隐性  隐性词条  辍学  辍学词条  遏制  遏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