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防沉迷”治理应秉持“加法”思维

在今年2月的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表示,目前推动批准运营的游戏已实现100%接入防沉迷实名认证系统,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也已覆盖头部肩部游戏企业95%的在运营产品。2022年底,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伽马数据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也显示,每周游戏时间在3小时以内的未成年人(包含已不玩游戏的未成年人)占比增长至75%以上。

“防沉迷新规”实施两年以来,成绩亮眼,但也不能忽略仍潜隐于网游行业的诸多问题和漏洞,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帮助未成年对象绕过防沉迷系统监管的黑灰产业链仍未绝迹,小厂商顶风作案、账号租借代练、监护监管缺位等,都是潜在风险。未成年群体庞大,家庭成分复杂,个人品性不一,成长环境迥异,这都决定了“防沉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态治理,秉持“加法”思维,综合发力。

要给未成年人保护做加法。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除了游戏本身的吸引力,青少年辨别能力不足、意志力不强、缺少人际交往和兴趣发展氛围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因。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从正反两方面疏导,进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游戏,积极探索游戏之外的正向机制和行为引领,是“防沉迷”的重中之重。从单一的“限制主义”走向“科学疏导”,实现技术“外防”与行为内省和价值正向引领的“内防”联动,效果更值得期待。

要从技术更新换代角度做加法。网游产业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如果防沉迷技术一成不变,再先进的“防沉迷系统”也难以发挥作用。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兼顾隐私保护和未成年人信息权益保障的前提下,引进更先进的AI识别防沉迷网游,或者通过“技术升级”阻挡“绕过防沉迷系统”“租号代练”等行为,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网络虚拟空间,游戏行业经营者、游戏者、防沉迷系统处于复杂的关系中,防沉迷技术只有时刻保持棋高一手的底气,辅以从严执法的常态长效跟进保障机制,防沉迷成绩单才能永远亮眼。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关注。有关统计显示,一年内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相关的媒体报道涉及103个游戏账号,有9成以上都是成年人实名认证,其中,使用父母及爷爷、奶奶信息认证的占比85.3%,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占比高达72.6%,通过人脸识别5次以上的占比达33.9%,个别案例甚至通过验证50次以上。《中国年轻玩家》报告也提到,虽然新规施行后不少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游戏时间有所减少,但仍有29%的未成年人玩家每周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原因是有82%的家长允许小孩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玩游戏。部分家长监护不到位,是影响“防沉迷”成效的最大负面因素。

防沉迷问题,既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问题,更是行业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家长科学到位的监护与干预。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家长监护方面做加法尤为重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健康,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尤其是接触网游行为。家长要主动了解网游知识,提升网络素养,做好示范,并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加强引导监督,同时引导、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锻炼时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加法  加法词条  秉持  秉持词条  沉迷  沉迷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