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近日发布,包括五个方面共15条。《要点》第二个方面的年度工作任务是“夯实教师发展之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分为4条:一是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三是推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是健全高校教师发展体系。
《要点》就“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质量”提出四项具体任务:一要“深化‘国培计划’改革,深入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落实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二要“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在职提升学历”;三要“推进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实施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培训,推动建立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四要“加强教师区域研培体系建设,研制加强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意见,提升机构研训水平”。
在上述四项具体任务中,出现了一些新表述和新要求,如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在职提升学历、分层分类阶梯式的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区域研培体系建设、提升机构研训水平。在理解新表述的基础上落实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需要教师培训的数字化转型。“全流程的智能化、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是当下“国培计划”有关项目着力推进的新模式。教师培训的数字化“全流程”涵盖调研评估、组织实施及管理全过程,起始环节是培训需求调研。实施精准培训首先必须做到培训需求精准,然后按照培训需求精准地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否则,精准培训难以实现。但是,目前许多地方的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仍然基于经验,还没有真正实现基于数据,数字化程度极低。因此,教师培训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深化新时代教师培训改革、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的应然举措。
第二,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需要搭建好教师专业成长“立交桥”。在职提升学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学历提出了新要求,在职教师可通过参加包含学历提升培训在内的多种途径获得合格学历。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建立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衔接机制,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因此,实行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等方式,是提升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的新途径。
第三,建立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需要加强多级统筹。“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分层分类培训得以持续推进。为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2021年起,“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设置的“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 按照“分层分类、分段分科、一体设计、递进发展”的思路,进行分阶段、递进式、一体化设计,开展分层分类培训。2023年,教育部实施的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和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培训,与“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的分层分类培训一起,全力推动分层分类阶梯式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建立。国家、省、市、县、校的五级多层多类教师培训项目之间的统筹工作尤为重要,如果统筹不好,不仅难以达成名师名校长梯级培养(或骨干教师梯队培养)的工程目标,还可能因增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负担影响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四,建设区域研培体系,需要将提升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研训水平作为关键内容。教师发展领域“研培”和“研训”的表述可能是首次在教育部的文件中出现,是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深化精准培训改革”要求的具体体现。“研”(教研科研)和“培”(培养培训)融合(或多类机构的实质性整合),反映了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基本方向,也是对《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的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方略、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的进一步明确。可见,“提升机构研训水平”,不再局限于培训领域,更加重视“研”与“培”融合、“研”与“训”一体。加强教师区域研培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而机构建设的关键则在于提升机构研训水平。
另外,《要点》的第11条“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还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任务及要求: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师研修”板块建设和应用,组织开展寒暑假教师研修,积极推进有组织的教师研修常态化,推进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建设。这些要求也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