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课间圈养”现象引发热议。笔者认为,除了学习任务过重、教师拖堂等因素外,还与学校规模过大有关。
学校规模过大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人均面积较小,相对规模过大。2020年,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显示:重庆市共有446所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共有636所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价昂贵的城市更为严重。笔者所在城市,城区学校占地不足20亩,容纳2000余名学生的学校不在少数。学校规模过大,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容易造成踩踏等事故,出于安全考虑,学校会加强课间管理。同时,由于空间狭小,运动空间不足,学生本人也会降低运动和游戏的欲望。
二是人数多,面积也大。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新建学校,这些学校的运动场地往往离教室较远,学生从教室到运动场地来回就需要几分钟,课间只能在教室附近的走廊等地活动。有些学校走廊面积狭小,放任学生活动会存在安全隐患,噪音也很大。对此,学校也会对学生课间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加以限制,如规定不准追逐打闹、不准大声喧哗、不准快速上下楼梯等。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思维,缩小办学规模。过去,受规模经济思维影响,学校规模一度成为教育快速发展的标志,造就了很多大规模学校。大规模学校不仅存在安全问题,也不符合教育规律。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21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一文中提到:“芬兰PISA考试多年世界排名第一,而芬兰平均每所小学只有60人,欧美大约100人左右,日本平均人数是130人。”按照佐藤学的观点,小学规模超过130人,中学规模超过350人,就已经过大。如果学校规模过大,就不可能是充满人性关怀的学校,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学校。
二、推进均衡,缩小校际差距。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公平。但直到现在,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地方政府办重点学校和窗口学校的热情依然不减。教育质量不均衡也是导致优质学校规模过大的重要原因。
三、超前规划,用教育布局引领城市布局。长期以来,城市教育布局常常滞后于房地产开发和商业布局,造成新建中心城区和医疗、商业资源集中区域学校学位不足,班额和校额较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规划,以教育布局引导和优化城市布局。
四、变革“时空”,优化育人环境。为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在缩小办学规模的同时,还可以在优化学校空间、变革学校时间制度上做文章,如通过扩大连廊等公共空间,增加学生互动和游戏空间;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拉近学习与运动空间的距离;通过减少空间区隔,增强空间的丰富性,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变革作息制度,增加学生课间和自由活动时间;通过建立弹性时间管理制度,实行错峰上下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