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向父母求助时,你是否告诉过孩子“别招惹TA,别跟TA一般见识”?又或者认为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其实,欺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的频繁、普遍得多。根据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小学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同时,该报告还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及网络欺凌行为,高达23.3%。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欺凌事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在处理欺凌事件时,又该如何与老师及校方沟通?关于校园欺凌,我国有哪些相关法律可以参考?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与你分享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对你形成参考,帮助更多可能正在遭受痛苦的孩子们。
01:
弄清原委
什么是校园欺凌?它有哪些特征?
欺凌行为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它有两个重要特点:欺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在身体上、权力上或社会地位上强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欺凌。欺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欺凌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欺凌可以是言语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分别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
言语上:
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
嘲笑讽刺(阴阳怪气)
散播关于他人的谣言
威胁、恐吓、强迫他人做ta不想做的事情
敲诈勒索,干涉他人的个人财物
行为上:
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或在他人试图与你交流时进行打扰中断
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
暴力行为、肢体攻击: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
如何区别欺凌与一般的小孩子打闹行为?
区分欺凌和打闹行为最客观的参考,是以孩子的感受为基准进行判断的。
如果孩子与同伴在相处中发生争吵或肢体冲突,冲突双方在矛盾发生时,都能站在保护自己的角度进行回应,且冲突解决后,同样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有再次发生,孩子的情绪很快得到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这种发生在同伴间的冲突,我们通常理解为打闹行为。但如果孩子经常无缘由地被更高大、更受欢迎、或者数量更多的同伴排挤或找麻烦,且在冲突中孩子无法保护自己,孩子的情绪受到持续影响,无法正常应对学习、交友等校园生活。这种发生在同伴间,冲突双方不对等的、反复发生的冲突,我们通常理解为欺凌。
校园欺凌是不是一般发生在男孩子之间?我家是女孩子,也需要担心吗?
当然。欺凌可能发生在男生、女生及男女生之间。男生之间的欺凌以肢体上的暴力行为居多,而女生之间则更多的是社会性的孤立、排挤、嘲笑等。男女生之间也有可能出现性骚扰行为。
孩子的哪些行为可能是受到了欺凌的信号,应该引起注意?
如果孩子符合以下的一些描述,孩子有可能是受到了欺凌,家长应及时引起重视:回家时,衣物、书本或其他的个人物品总是有损坏的痕迹;身体上总是没来由的有伤痕或是淤青;没有什么朋友,也很少和同学来往;在家中,几乎很少提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对学校、同学、老师有关的话题刻意回避;总是对上学或是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表现出害怕、焦虑情绪;学习成绩突然下降、对原来感兴趣的科目也不感兴趣了;经常失眠、做恶梦;情绪不稳定,常常显得失落、常常哭泣;食欲不振。
父母应该如何与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得知孩子被欺负后,通常会出现愤怒、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受到欺凌的孩子进行沟通,尽可能避免因为沟通不当给孩子带来的二次伤害,我们总结了以下沟通话术:
错误的沟通方式:
你是不是被别人欺负了?(感受到被质问)
人家为什么会欺负你?(感觉家长在怪罪自己)
他们是怎么欺负你的?(感觉不到家长的关心)
你怎么之前不告诉我?(感觉家长在怪罪自己)
正确的沟通方式:
我看到你这段时间不开心,是不是发生了什么?
被欺负不是你的错,不要怪罪自己,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事情好吗?
听到你被欺负,我觉得很心疼,你能跟我说说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欺负你的吗?他们做了什么?
你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你做的很对,我觉得你很勇敢,不要害怕,我会陪着你一起解决这个事情。呵呵,
请注意: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应选择孩子觉得安全的环境和场所,例如家里或者孩子的房间里等等,同时应避免陌生人或与孩子关系不亲密的外人在场,以免影响孩子的表达。
怀疑孩子可能受到了欺凌,但孩子不愿意和我谈,这时候该怎么办?
受到欺凌的孩子可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不愿意和家长谈论自己的经历:
觉得是自己的错,认为由于自己的软弱或是自己不够好而被同学欺负;
不想给父母添麻烦,或是害怕父母不理解、被父母批评;
受到欺凌他的孩子的威胁,怕告诉大人后欺负他的人变本加厉;
怕因为“告老师”被同学孤立。
如果孩子因为这些原因不愿开口或很难开口,也不要强迫孩子,尽量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可以就节目里的相关场景发问,例如:“你觉得这个人做的对吗”,“你们学校里有没有这样的男生?”,“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也可以试着讨论一些这样的问题:“你平常在学校里都和谁在一起玩?你跟谁关系最好呀?”,或者是“学校里有没有你特别不喜欢的同学?为什么不喜欢他?”
不同的孩子可能适合不同的沟通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是被爱的、被保护的,受到欺凌不是他们的错,家长也会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02:
安抚孩子
受到欺凌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会有哪些表现?
受到欺凌后,孩子常见的反应包括:
情绪低落、常常哭泣、时常失眠,遭受严重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心,自尊降低,被欺凌的时间越长,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低;
认知能力受损,影响正常学习,遭到欺凌的孩子常常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严重者会出现长期缺课、甚至辍学的情况。
在与受到欺凌的孩子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家长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给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更多情感上的刺激,也切忌因为愤怒去鼓励以暴制暴的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受到欺凌不是他们的错,家长理解他们的受伤感受,愿意倾听他们,也会帮助他们一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注意不要给孩子贴上“受害者”的标签,因为这样的标签传达出的信息是孩子的角色被固定了,不利于促进他们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孩子受到了欺凌不愿意去上学怎么办?
受到欺凌的孩子很有可能产生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失去了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产生了不信任感,也随之失去了以前对人对事的兴趣,因而可能出现不愿意去上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重建一个安全的氛围。比如,家长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陪伴孩子的上学路;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在孩子表现出积极改变的态度和行为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家长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请老师根据对孩子在学校情况的了解提出一些建议,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接受心理咨询?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
情绪持续低落,常常哭泣和失落,睡眠或饮食出现问题,经常失眠做恶梦,或食欲不振等
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下降,容易受到惊吓,很容易感受到不安全感
回避和抗拒集体生活,无法融入集体,性格变得孤僻,几乎很少和同学来往
常常对他人和环境表现出愤怒和攻击性,出现伤害小动物的念头和举动
从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考虑,我们建议你为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如何帮助受欺凌的孩子?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咨询师会强调与家长的协同工作。在与孩子工作的同时,也强调家长对孩子表达关心、鼓励和爱。当遇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怀和安抚还是无法走出阴影的孩子,咨询师会在与孩子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之上,用相应的技术(例如沙盘疗法、认知行为等)帮孩子重建自信,找回安全感,以避免欺凌事件对孩子造成更严重、更持久的伤害。
对年龄较大的孩子(青少年)来说,咨询师的角色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叛逆和独立的需要,家长的直接干预有可能会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会首先与青少年建立稳定的关系,并为他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愿意在咨询师面前表达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帮孩子重塑独立自主的信心,也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寻求帮助、和躲避危险。
家长可以配合咨询师做些什么?
为孩子挑选专业和适合的咨询师:在为孩子选择咨询师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咨询师的情况,例如资质、经验以及是否擅长处理与校园欺凌的相关问题等等。
尊重咨询师,帮助孩子建立对咨询师的信任:在心理咨询中,孩子与咨询师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孩子充分信任咨询师,才能在咨询室中充分自由的表达,咨询师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尊重保密原则:在孩子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家长可能因为焦虑情绪,非常急迫地想要知道咨询师和孩子的沟通情况,但是在咨询师与孩子的沟通中,保密原则非常的重要,因此咨询师可能无法详细描述咨询室里发生的事,但是咨询师会在孩子知情的情况下,让你了解孩子心理所处的阶段和遇到的困难。
03:
和校方沟通
学校在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时,可能会存在哪些误区?
欺凌发生时,老师和学校不一定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欺凌发生后,由于对欺凌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危害了解不足,校方可能无法引起重视。此外,作为第三方,为了避免处理的偏颇、承担相应责任,学校可能会倾向于把持续性的欺凌事件归结成偶发事件。
在于校方沟通的时候,应该有哪些步骤?
在应对校园欺凌的事件中,家长与校方应达成一个协作关系,但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利益。
第一步:总结事情的来龙去脉。
详细总结从孩子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记录下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方式;同时,了解学校关于欺凌行为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步:与老师了解情况。
和孩子的班主任或熟悉的老师进一步地询问情况,可以试着问问以下一些问题:
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如何?和谁走的比较近?
老师有没有发现孩子可能受到欺凌的迹象?(可以给老师举一些例子,提醒老师欺凌不局限于肢体暴力这一种形式)
第三步:和学校领导沟通。
如果和老师的沟通不顺利,或者需要采取进一步地措施,家长可以再去和教导主任、校长等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以摆事实(事情的细节和相关规定)为主,要求协作为目的,而不是一味地问责。
最后,详细记录沟通的过程和结果。在与校方沟通后,不管达成一致与否,家长都应该对沟通的结果和过程有一个备案。家长应监督学校采取措施,承担责任,并预防欺凌行为的再次发生。
在与校方沟通的过程中,如何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家长要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尽管家长可能回去主导和校方的沟通,但也应尊重孩子的意见,问问他们怎样才能让他们觉得更安全。在与校方沟通的过程中,孩子不应该被孤立起来,而是尽可能地减少对他正常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与其让孩子在班级里单独更换座位,可以请老师帮助让全班同学都换个新座位。
另一方面,不应该因为怕“把事情闹大”、对孩子有影响就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家长要注意利用学校的资源,让校方参与到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校方的介入可以避免受到欺凌的学生的家长与欺凌者的学生家长正面冲突,让双方在一个中立的环境中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家长多多关注孩子在学校时的情况。
04:
法律常识
我国现在是否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文件?
近年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校园欺凌现象。201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 中明确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上,监护人、学校、社区、公安、司法等人员和机构的职责,积极促成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在2017年3月进行的两会议题中,教育领域的议题一如既往地成为关注的热点。相较于前些年的两会教育议题,今年的两会教育议题更多加入了“保障校园安全”这一呼吁。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有哪些对校园欺凌的规定?
目前,我国处理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包括《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例:
《刑法》:第17条第1、2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17条第3、4款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4周岁不予刑事责任的,责令他的家长或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第23条规定: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24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25条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互相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及其监护人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54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作者简介:
李小鹏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6.7万人
入驻年限
8.3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