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CEO:走样的更替 美国杨氏设计ceo杨瑞丹的管理之道

中国CEO:走样的更替国企的CEO往往是组织部门任命,组织部门决策时,往往对政治表现和各方面裙带关系的考虑大过经济管理能力,不少国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种问题

企业需要怎样的CEO,如何确保其更替的可控与科学?几乎全套照搬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中国企业,在引进吸收创新的进程中,种种消化不良、创新走形、执行变异的现状,在CEO这个权力焦点岗位上,显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非常更替内幕重重

CEO难当,这在近几年表现得特别明显,一个重要表现是这个群体的压力剧增以及非正常死亡,直接造成公司高层的动荡。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知名企业有为数不少的公司高层猝然离世,其中也不乏公司CEO的身影,如成都卫士通CEO李学军、致远协创CEO黄骄俭等,都是突发疾病辞世。当中芯国际董事局主席江上舟去世以后,CEO王宁国意外落选董事会,大股东希望另推高管代替。王宁国这位拥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且是在华人半导体领域职位最高的职业经理人,虽然带领中芯国际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然而人走茶凉,盛邀他加盟的江上舟撒手人寰,致其CEO地位不保。

山东证监局甚至发布监管通报,要求各公司建立健全的高管健康管理制度。同时,要求“辖区公司特别是民营控股公司,正确处理长期发展与短期业绩之间的关系,组织高管定期体检,实行强制休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高管健康管理制度。”

相比之下,华光股份董事总经理贺旭亮、万昌科技董事长高庆昌等则属于自杀身亡,其死因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有一个清楚的交代。

公司高管与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是突发动荡的一个原因。2011年7月5日,中国钼业龙头金钼股份董事长马宝平、总经理张继祥和总会计师马祥志分别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在长期前景相对乐观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集体辞职显然充满了疑问。此外,还有由于被调查而不得不停职的,更是屡见不鲜。

耐人寻味的是,不论是何种突发性原因,相关企业、政府部门本能地选择遮遮掩掩,除了费尽心思折腾出一文官样措辞之外,鲜有对外界坦诚的披露。

富二代怕当败家子

2011年7月5日,金山软件发布消息称,公司董事长兼CEO求伯君计划在未来半年内辞去在金山软件的所有执行性职务,正式退休。新任董事长一职没有悬念,经由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由求伯君的创业伙伴雷军担任。而对于CEO一职,未来半年内,求伯君继续担任CEO,与新任董事长雷军一起尽最大努力寻找合适的CEO人选,一旦找到并通过董事会审议,他将正式卸任 CEO一职。到底用多久时间才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CEO人选,对金山软件来说,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金山软件的善治可能是民营企业中不多的特例。一般来说,中国企业CEO更替的频率相对会低一些。对一个新CEO来说,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大概肩负怎样的任务,是在核心层面还是单线业务层面,将自己所要担负的职责搞清楚。

以往人们觉得,家族企业的接班人问题要么是没有合适人选,要么是外来的经理会和家族文化产生冲突。但一位富二代坦言,年轻人不愿接班的理由:一是企业中的中高层都是长辈,没有办法管理;二是在家族企业中受到的束缚太多,毫无自由可言。“做好了,那是因为有父辈的基础,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败家子。”这样的例子如今俯拾皆是。

超低频变动的国企CEO

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基业长青的组织机制,CEO更替机制就是其中一个很核心的问题。民企如此,国企亦如此。

国企的CEO往往都是组织部门任命,组织部门决定CEO的更替。当然,组织部门决定的时候一方面是考虑CEO经济管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考虑其个人素质。但这其中有两个地方可能会出问题:一是政治表现和各方面裙带关系的考虑大过了经济管理能力,这在不少国企不同程度的存在;另外就是延续性问题,哪怕选择了一个经济管理能力很强的继任者,但其原来可能并不在这个行业或企业,不得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入新的角色,从而导致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司本身战略的可持续性之间出现问题。

因为国有化程度高,中国大公司CEO的更替率非常低,仅仅为国际水平的一半。国企高管的变动频率过低,很多时候并非绩效优良所致,而与国企的特殊机制相关。然而这种低频率的更替,使得在真正遇到CEO更替的时候,企业往往显得手足无措、经验不足。

“所以要学习一些跨国公司的经验,把CEO更替的决定放到董事会中去,按照中国国情需要,组织部门有一个备案和时机的话也可以,主要思路还是通过董事会决定,而不是通过组织部门来任命。” 美国科尔尼公司合伙人张天兵直言。

尽管中国企业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和不同于西方的成长背景,企业管理呈现典型人治特色,而不是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市场化机制运作,以致于在CEO更替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令人为其企业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不过张天兵认为,中国的CEO更替完全可以借鉴跨国企业CEO更替的经验,“只不过是谁来决定和操作这件事情”。跨国企业中,一个CEO退休前5年,董事会就要积极物色和培养新的CEO,同样的事中国也可以做。当然,企业董事会可能没法改变组织部门的决策,那么组织部门也应在三到五年帮助企业来积极物色培养CEO,不过很多时候这并非易事。

美国杨氏设计ceo杨瑞丹的管理之道数十年来,美国杨氏设计公司董事长杨瑞丹摸索着做管理,不断地学习,慢慢地琢磨出一个道理: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资源不同,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是很重要的。简单至上,这是杨瑞丹多年经历的智慧总结。

  做自己能做的事

  上面短短几行字,并不能够充分体现杨瑞丹带领团队15年在中国市场打拼与磨砺的轨迹。用杨瑞丹的话说:“我们在中国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今天。”

  在国外,室内设计是一个独立而且要求很高的行业,一方面设计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需要有很多专业的技术公司和材料公司来支持。可是十几年前的中国,设计师的基本功和自身生活的体验不够,同时又没有和杨氏设计标准相同能够沟通理解的后期合作单位,这对杨瑞丹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杨氏公司的同事告诉《经理人》,杨瑞丹带领设计师团队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了解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为了一个细节,她会多次与各个部门和业主沟通,一定要坚持并达到既定的标准。

  除此之外,为了把设计概念做到位,面对中国的大环境,杨氏在不同时间成立了与设计相匹配的工程公司和装饰装潢公司。“成立之初,我们的宗旨不是依靠这两项业务赚钱,是为了更完美地实现我们的设计,从而达到教育和旗舰的市场效用。同时也能提升设计的价值。”事实上,对于施工和现场管理来说,当时刚进入中国的杨瑞丹是个外行,但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富于成效的垂直管理模式,做到层层负责,责任到位。

  内部的架构虽然捋顺了,但市场上对室内设计专业性的质疑让杨瑞丹头疼了很久。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你给我做装修,应该顺便做一下设计。设计这个专业表面上看来并没有多深奥的技术支持,但要做到位,客人能接受并支付费用,这在当时的市场氛围中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很痛苦的经验,为什么业主不能理解我们为他做的东西?为什么业主想要的东西不是我们想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必须要做个决定,这些客人也许不是我要的客人,我不能为了赚钱去迎合他而降低自己的标准,这很简单。任何勉强接来的案子都不容易成功的,甲方和乙方必须理念相同,才能合作完成一个漂亮的项目。”

  正如杨瑞丹所说,消费者都是聪明的,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哪家公司是为赚钱而来,哪家公司能为业主赚更多的钱,“大家就会晓得谁会被淘汰。这是像1+1=2一样清楚。”即使客户的选择偶尔失误,但行业周期性的优胜劣汰是一个浪淘沙的过程,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坚持得住。

  这样一路做下来,虽然杨氏从来没有市场推广部,但总是一个项目没有做完下一个又接踵而至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客户也越来越有素质和水准。听起来好像匪夷所思,杨瑞丹却有自己的想法:“一个公司的客源口碑是最重要的。你把事情做好,一定会有人看到,就一定会有下一个客户来找你。当你还没有做好,就拿去给别人看,没有人会相信,还不如乖乖地在家把能做的事先做好。”

  杨氏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历经了室内设计行业一次次的洗牌,越来越稳定地占据了高端市场,“到今天已经不是我个人是否愿意做下去,公司在中国已经生根了,公司培养的年轻人可以慢慢把公司延续下去。”

  随性管理

  近几年,室内设计很火,由于设计师本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高需求,使人员流动性很大,很多设计公司无法维持稳定的团队。但杨氏公司很多员工已从刚出校门的孩子和公司一起成长,现在都成家立业,有孩子了,“看他们成长我也很高兴。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家。”

  杨瑞丹认为,设计公司的性质跟一般的公司不同,因为设计师都各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讲求的是完美和独立的空间。所以这个行业的管理更需要人性化,让员工有空间去发挥,让他们有成就感。杨氏留住人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员工在这里可以得到提升,有更好的学习机会。“与许多别的设计公司不同,因为我们做最高端的业主,员工也就可以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谈到沟通,杨瑞丹杨氏有一个感性的工作氛围,“虽然我很忙,但我很清楚同事们每个人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这主要是因为30年走过来的路,使我对这个行业已经相当了解了。所以,我经常对我旁边的人感觉很直接,我今天进来看到他,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状态。有时候会找他沟通,有时候我会等,猜他什么时候会来和我沟通。”

  “拎”着孩子上班

  杨瑞丹有三个孩子,做母亲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而且她很自豪,“在她们小的时候,我没有一天离开过她们。”做设计工作经常要加班,杨瑞丹就把她们带到办公室,因为一开始就先把规矩教好,她们知道妈妈在工作,就很乖地坐在那里看书、写作业或者画图,不会大吵大闹。杨瑞丹在美国的公司隔壁有一家规模很大的书店,她的小女儿就是在那家书店里泡大的,现在她已大学毕业去剑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这也是给她一个选择的机会,那么多的书,她不去看漫画书或者其他杂书,喜欢研究文学和哲学的东西。拎着她上班有什么不好?至少给了她人生宝贵的一步。其实,怎么走人生这条路,把很多东西简单化,会比较容易。”

来源:人物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杨氏  杨氏词条  瑞丹  瑞丹词条  走样  走样词条  更替  更替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CEO

 中国缺乏杰出的企业家?

 前几天,云南省玉溪市经贸委员会邀请当地企业家和管理者演讲,下飞机后,在去玉溪的路上,看到了玉溪红塔山的招牌。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以前的英雄楚时健。现在他怎么样了?...(展开)

CEO

 创业项目ceo:别让厌倦的hr管...

把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作为企业选拔和培养管理梯队的一项管理参考标准。给人才最大的空间:给他伟大的挑战,就是给他最大的空间。欠缺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园丁资源:内...(展开)

CEO辞职

 Wirecard会计丑闻发酵:C...

 财联社(上海,编辑 史正丞)讯,继周四宣布公司账上19亿欧元“不翼而飞”后,深陷舆论漩涡的德国支付巨头Wirecard当地时间周五宣布“闪电”换帅。  在一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