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怎样才能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措施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截然不同。在我们周围,一些员工更在乎物质激励,另一些员工更在乎精神激励。但是圣雄甘地除外,不管对于谁,金钱的激励作用毋庸质疑。思考以下五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金钱的激励作用。  问题一,薪酬福利是成本还是投资?  薪酬福利既是成本又是投资。管理者的观点见仁见智。认为薪酬福利是成本的管理者自然把薪酬福利当成一个头痛,并且尽量把工资定得低一点,尽量少加薪、不加薪。认为薪酬福利是投资的管理者,自然期望通过高工资、高福利、以及奖金、加薪激励员工,并期望从此项投资之中获得回报。两种观点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导致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  据说,把一个人从胜任加愉快的现有岗位上挖过来通常需要提高其25%左右的薪水。你给的薪酬越高,越容易挖到别人的人才;你的人才薪酬越高,越不容易被人挖走。高薪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吸引和留住精英的杀手锏之一。效果如何,聪明的你自有判断。  问题二,金钱在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里属于高层次需要,还是低层次需要?  好多人羞于谈钱,似乎钱是低级的,至少不够高尚。其实,在正常情况下,金钱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任何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对于许多人,经济收入是衡量David McClelland 所谓成就动机的成就的标志。  对于金钱的追求虽然是一种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然而,除健康以外,在魅力上能够与金钱抗衡的也许只有好的上司和好的工作氛围了。

        在许多公司,由经理确定其员工的报酬水平(包括奖金和提薪)。绩效评价制度给报酬制度带来许多复杂性,其中一个问题是员工对经理的信托程度。由于绩效的评价从本质上讲,不可能是那么客观的,经理人员必须很谨慎,使员工对公司这一制度有信心。 绩效评价制度具有二重性。第一是绩效改进,也就是指导和帮助员工理解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二是价值评价,也就是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得到在将来提高职位、委派工作及其它回报的信息。在实践中,很难把这两个目的分割开来,这就意味着,目的是给员工反馈,同时又透露出公司对这个人将来发展上的看法,有着内在的意指,员工会试图理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试图从中看出其前途。员工对于这一反馈,可能反应激烈并带有情绪。经理们也不愿意做出太过严厉的评语,把每个员工之间的评语下得太过分明。 员工以评语中所体察到的信息,对其动机可能有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比如,评语太好或太坏,会使员工认为,将来提升非我莫属或者进取毫无指望。如果提升的机会是一个动力源,那么这时就不再是了。因此,经理人员过多地透露公司对员工表现的看法,是没有太大好处的。 经理人员必须谨慎地处理这些牵扯到心理因素的问题,对员工的评价进行个案处理。同样,设计一个基于绩效的合理报酬机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如果按绩效所给员工的报酬,太早、太多地透露出员工在公司的终极前程,就不会产生太大的推动力。换言之,激励报酬机制也有副作用。按绩效所给的报酬,必须和其他回报制度相兼容(如事业报酬),使员工能够预见到自己工资账上的收入会不断增加。 思考 报酬形式要对号入座 对于各种各样的报酬方式,很难找出一个系统的模式。一个流行的趋势是细分报酬的组成成份,另外一个重要趋势是基于绩效的报酬方式多样化。

        作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学会有效地激励下属。  笔者看了一篇《碗底红烧肉的启示》的文章,觉得很受启发。文中说,一位老板接到一桩业务,有一批货物要搬运到码头上去,又必须在半天之内完成,任务相当重,但他的手下只有十几个人。第二天一早,这位老板亲自下厨做饭,并为每一位伙计盛好了饭,亲自捧到他们手里。他的伙计王像往常一样拿起筷子要吃饭时,才闻到一股诱人的红烧肉的香味。伙计王用筷子将饭扒开一个小洞,看见了碗底的三块油光发亮的红烧肉,没有出声,默默地吃起来。伙计王觉得老板看得起自己,干活非常卖力,而其他的伙计干活也特别卖力。伙计王问伙计张:“你怎么这样卖力?”经过沟通,他们发现:原来老板在他们每个人的碗底都放了三块红烧肉。  同样是几块红烧肉,同样是这几个人在吃,假如老板是为他们所有的人盛了一大盘红烧肉,这些伙计干活可能就不会这么卖力。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获得“与众不同”的尊重和待遇的需要。

        激励对象中共有两类人——决策者和执行者。专门负责拿主意的人属于决策者。对他们而言,年薪已经足够,而权利的欲望却没有尽头。执行者是决策的实施者。他们的等级略低于决策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经济上的回报。对于前者,用“股”激励,把权力和金钱一起下放给决策者,使他们一跃成为主人,在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力之外,自然会尽心尽力履行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后者,用“钱”激励,可以真真正正让他们享受到劳动的回报。尤其是把他们的所得和企业业绩结合在一起,同样能做到个人和企业的“亲密接触”,把两个阵营紧紧联系在一起。 分析来,讨论去,很容易得出一个公式:有效激励=“股”+“钱”。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过程中,总喜欢强调是哪种模式,是用股份还是用现金。殊不知,组合才是产生最高价值的方式。而用多少股多少钱,就需要企业打个算盘。 股权&&现金这里提到的股东,和前面所说的“企业”阵营还不大相似。他们是投资者,希望能够以钱生钱。虽然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企业财产的拥有者。但是股东最为关注的不是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热情,而是能否获得高额回报。换句话说,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眼里只有两个标准:企业的利润和股份的分红。一个企业的激励方案,肯定是要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的。如何让股东认可并批准激励计划,还是要从股东的要求出发去找答案。 首先,自然是要把企业的业绩和激励对象的收益结合起来。这样,激励对象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提高企业的业绩。业绩的增长,关系到企业利润的增长。这一方面使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可以保证激励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使企业用于分红的资金也更加充裕。股东的收益因激励计划而提高,又怎能拒绝这种“双赢”的结局呢?其次,是要给激励对象依靠股价增长带来的收益。

关键词:怎样才能员工激励,员工激励措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词条  才能  才能词条  措施  措施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